10月4日上午,在官渡区宝丰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区里,200余亩水稻进入全面收割期,趁着晴好天气,农民们加紧抢收。伴随着阵阵轰鸣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入滇池宝丰湿地水稻种植基地,金灿灿的稻谷映入眼帘。在阳光照射下,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随风摇曳,荡起的稻浪俨然一幅美丽乡村丰收盛景图。
负责种植管理的云南启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滇池宝丰湿地内农田第一次大规模种植水稻,去年曾经小范围试种,今年初启山农业公司在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引入优质水稻品种,在滇池畔进行大规模种植,并同步投放了12吨本地鱼类,放入田里发展稻田养鱼。现在已经稻熟鱼肥双丰收。
正在稻田旁进行亩产测量的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袁平荣表示,此次宝丰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区里共种植了200余亩水稻,这是距离昆明主城区最近的一块稻田。种植的品种为“云梗37号”和“云梗50号”,各有100余亩,都是云南省优质稻种。这2个品种加工出的高端香软米备受市场欢迎。
通过随机抽取近4亩稻田进行测产,平均亩产600余千克,低于其他地区普通稻田平均800余千克的亩产量。这是因为这里有滇池湿地,采用生态种植方式,种植密度低,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因此不刻意追求产量。
“水稻就是最大的人工湿地,我们追求的是保护滇池,不让污水流入母亲湖。”袁平荣说。
英文稿件:
A busy rice harvest at the bank of Dianchi Lake
缅文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