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要到了,在这个时间点盘点市场监管情况已是常规动作。3月14日,记者从云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2021年全省共收到投诉96914件,截至目前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8亿元;举报34179件,截至目前办结率为99.49%。高效快捷的投诉办结率,不只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亦体现出昆明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昆明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要达到184.20万户、年均增长15.4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84户;全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达到79.27万家、年均增长18.67%,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达到79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昆明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达百万,昆明市成为云南省首个市场主体破百万的城市。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要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若无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护航,别说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昆明2021年顺利完成了12345、12315热线“双号并行”,目前,拨打12315和12345热线均可实现消费投诉和市场监管违法行为举报,促进了投诉举报依法依规快速处理。看似简单的投诉电话已能看出昆明加强市场监管、致力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决心。
而昆明在市场监管方面的制度安排和行动并不止于热线电话。2月24日,《昆明市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与公安机关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发布,市场监管、公安两个系统将按照“统一部署、整合力量、明确重点、联合执法、精准打击”的原则,通过市、县(区)、所三级联动,形成执法合力,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知识产权、产品质量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一机制可有效解决目前市场监管与公安机关行刑衔接中存在的移送程序不够明晰、移送依据不够完善、移送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在刚公布不久的《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营商环境三年(2022—2024年)行动方案》中,共计100项具体措施,其中营造一流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包含23项举措,营造一流规范公正市场法治环境包含21项举措,二者相加占比将近一半。这再次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昆明正身体力行着这一点。
根据昆明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规划,到2025年,昆明市要成为消费规模大、消费能级高、时尚引领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市场聚集力影响力显著、民族文旅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国际消费市场承接地。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个昆明仍至云南对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营造,因此,相关的市场监管工作不能局限于一市一地,必须向外辐射。 日前,“一带一路”中老铁路沿线城市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已在昆明召开。会上,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四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对落实合作协议、开展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相信,通过类似的、更多的制度性安排,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提升群众消费体验和消费意愿,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也将有利于昆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