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让新加坡成为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花园城市;德国鲁尔区绿道,推动了旧城更新;广东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惠及珠三角千万百姓;成都已建成的超1170公里的健康绿道,彰显了区域生态、人文、产业特色,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从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与成效来看,绿道,可以有机串联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
绿道,不仅是生态廊道、健康之道,也是承载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的文化传播之道,还将是富民之道、创新之道。据悉,昆明市委、市政府将组建由文化、历史、城市建设、体育健康等专家组成的滇池绿道建设专家委员会,为正在进行的滇池绿道与文化融合建设把脉,高质量推进滇池绿道建设。
一是开展“滇池流域绿道网”规划编制,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按照2021年11月发布的滇池绿道建设招标信息,135公里的绿道仅是环滇池湖盆岸线而建的一条绿道,让滇池绿道真正成为高标准的生态廊道、健康之道、文化之道、富民之道、创新之道,还必须依托滇池流域的自然山水骨架和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结合流域道路网、主要水系等实施接驳和贯通工程,串联流域内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农家乐、风景名胜、文保单位、历史古迹等重要节点,建设滇池流域绿道网,维持和保护流域中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凸显流域内社会、人文资源,形成区域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展示昆明山水名城的秀美灵动,彰显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魅力,促进昆明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城乡绿道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把绿道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向城乡推进。通过县乡绿道串起沿线村庄,把游客引入乡村,促进城乡人流和物流的自由高效流动,直接带动旅游观光、运动健身、住宿餐饮等休闲产业和交通运输、文化娱乐、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间接带动或影响金融、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绿道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实现“绿色崛起”,促进乡村振兴。鼓励各县区以各自代表性的物产、名人等冠名绿道,如嵩明兰茂绿道、宜良花街绿道……形成“一县一道、一道一名”的春城高原绿道特色。(评论员 黄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