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e评新昆明】全民反诈构筑安居昆明
2022-03-10 15:32:41      来源:昆明信息港

据《昆明日报》3月10日报道,近年来,昆明市上下协同、横向联合,构建全民反诈大格局。2021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22%,被骗损失金额数同比下降10.99%,破案数同比上升16.17%。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全部建成反诈分中心,全面加强全市反诈专业力量。

仅从上述数据看,可能无法直观地感受昆明反诈工作的艰辛。根据月前发布的《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显示,仅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诈骗案件37万起,抓获嫌疑人54.9万名。在诈骗威胁无处不在的大背景下,民众与危机擦肩而过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喜人的成绩背后,不知有多少家庭逃过诈骗劫难。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生活的深入发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俨然与防火、防灾、防事故摆在同一层面,占据险要位置。与此同时,国内外诈骗团伙呈现集团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缅北网红李赛高被封表明,他们无孔不入、狡猾多变又嚣张至极,甚至不怕直面网络大众。诈骗威胁来势汹汹,仅凭一己之力难以预防,全民反诈势在必行。

近段时间,昆明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问计于民大走访”之“反诈宣传进万家”主题活动,全覆盖走访十大类重点近100万人,全面提升见面劝阻率。反诈热情在群众之间不断流转,逐渐形成群聚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抗击诈骗威胁。频传喜讯的数据亦表明,“天下无贼”的平安生活在全民反诈大格局保护下,向昆明市民缓缓走来。

《礼记·礼运篇》在描写大同社会时写道:“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以古喻今,换一个角度看,人人都不会被眼前暗藏陷阱的小利小惠所引诱,人人都愿意为制止他人面临的诈骗威胁而出力,网络电信违法犯罪无法干扰我们的生活,不正是网络版大同社会的真实写照吗?

当下,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高度重叠,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之城,既需要现实环境的好山好水,也需要网络环境的平安宜居。当大众学网用网不必担心诈骗侵蚀,安全可信无障碍的网络生活空间势必能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更丰富更多样的体验。面向未来,我们还需要更敏感、更细致、更贴心的反诈氛围,将反诈感知转化为人人友爱的幸福感。(评论员 严奇)

编辑: 周硕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