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截至1月26日,在已公开的30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都将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列为2022年的重点任务之一。经梳理发现,河北、四川、浙江等近20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完善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
“三孩”政策的开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调侃、讨论后,群众生育意愿并不高。1月17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决定,进一步保障落实“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生育政策,同时,对子女在3周岁以下的父母,增加了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规定,对有两个以上3岁以下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可见,云南省在落实三孩政策方面,做到了出实招。但是,落实三孩政策、提高女性生三孩的意愿,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做好保障工作,给足安全感。目前,大部分家庭生三孩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教育、住房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因此,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资源优势,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配置基础教育资源,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供给,缓解教育成本带来的育儿压力。如: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大力增加公立幼儿园,将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推进教育配套改革等。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降低生育成本,扩大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通过结合家庭联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定额补助、社会救助等多元筹资方式将其纳入覆盖或受益范围,建立起生育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保障水平。
女性生育还会顾及身体健康及职业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企业在招聘、晋升中应杜绝性别歧视,为女性就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女性结束产假后恢复上班,面临工作和育儿双重焦虑,如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经济压力会增大。如果能探索试行政府补贴的双亲自愿轮替育儿假制度,既能降低企业负担,防治排斥女性,又能赋予家庭自主选择轮替方案的权力,有效缓解生育焦虑。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育儿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女性义务,男性角色被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女性育儿负担过载。因此,在育儿方面,男性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参与育儿过程,分担女性育儿压力,让父亲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有利于家庭和睦和亲子关系的培养,也有利于弘扬男性主动分担养育责任的良好风气,缓解女性的育儿压力。总之,“三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出台配套措施,提升群众的生育意愿,减少家庭生育的后顾之忧,社会及家庭对女性多一些关爱,家庭做好保障工作,做女性生育的坚强后盾,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生育的氛围,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口基础。(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李丽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