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1月26日,张从仙成功申报经开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彝族撒梅人,她将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彝族刺绣发扬光大。
云南彝族支系撒梅人是昆明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经过发展和积淀,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其中,撒梅妇女刺绣尤为突出,一针一线无不体现着撒梅人的古老智慧。
彝族撒梅妇女刺绣,繁中有简,特色鲜明,撒梅人日常穿戴的鸡冠帽、小瓢帽、兔耳帽、勾勾鞋、连连鞋、皮腊踏、系腰、围腰、背被等生活服饰用品,都用刺绣工艺装点得生动丰盈,绚丽夺目,给人以明亮脱俗的美感。
张从仙出生于昆明市经开区阿拉街道普照社区普照小村,自幼受母亲和祖辈的艺术熏陶,偏爱刺绣手工制作技艺,其祖母张氏、母亲张美凤都是村里颇有名气的刺绣艺人,更是当地彝族撒梅刺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张从仙生长在刺绣之家,从记事起就对母亲张美凤以及祖母张氏制作撒梅服饰、刺绣、剪纸样等技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对刺绣工艺耳熏目染的张从仙,12岁向母亲正式拜师学艺,至今已有40年。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张从仙很快掌握了彝族撒梅刺绣的风格和技法,其作品形式多样,不仅具有实用生活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精巧的工艺美术品,成为了当地公认的刺绣能手。撒梅刺绣通过世代家族口传身教的方式,得以完整地传承至今。
撤梅刺绣颜色搭配讲究“鮮亮”。在绣片底布颜色的选择上,随着时代发展,已经从单一的黑色,又增加了绿色、橙色、水红色、金红色等主色调,再配以棕、黄、粉、蓝等颜色做点缀。主要的刺绣针法有平绣、挑边绣、扯疙磨、锁边绣等。
张从仙对撒梅刺绣针法可谓是信手拈来、运用娴熟。她的刺绣作品讲究色彩层次少而精,偏重图案用色的韵味,追求严谨对称,丰满华丽,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绣牡丹花、扭扭花、四瓣花、小鸟、石榴、歪桃、佛手、童子坐莲等花色。出自张从仙的刺绣制作,工序过程复杂精细,一双鞋子三四个月才能绣完,一幅系腰则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经过不断积累、提升,张从仙制作的绣品至今已有500多件,参与彝族撒梅刺绣、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达10余次,先后在昆明经开区文化馆展厅、阿拉街道文化站展示厅、普照社区刺绣培训基地展示厅、“舌尖上的撒梅”文化节、撒梅文化传袭馆展出。
为了坚持并传承一份技艺,张从仙不仅先后培养了张瑞、李丽香、陈惠辉、张芮嘉4名徒弟,同时,积极投身公益,2017年起参与普照社区撒梅传统技艺传承基地开展的培训和学习,担任老师教学撒梅传统绣法。自2018年9月起至今,坚持在经开五小“第二课堂”撒梅刺绣班担任老师,教授小学生彝族撒梅刺绣基本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