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1次期末考试。办法自11月23日起施行。(云南日报)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实行,不少教培机构正在谋划积极转型,学生的校外负担已经在逐渐减少。要想助推“双减”落地见效,还需做到从校内减负。《办法》印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中小学生校内的学习压力,减少考试频次,发展其他学习形式和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进行素质教育,呵护中小学生全方位发展、成长。
对学生来说,减负的直接利好是可以让他们拥有快乐、多元化的学习生活。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智力、注意力尚在发育阶段,之前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对知识的求知欲,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让七八岁的小孩戴上眼镜,身体素质下降。如今,取消一、二年级的纸笔考试,不过早以成绩定位每一个人,可以让他们在低年级时告别考试压力,有充足时间玩耍,快乐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办法》印发后在家长群中引起热烈讨论,有观点表示,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若不进行笔试,父母则无法了解孩子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但笔者认为,考试不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方法。只要多花时间,通过口头或书面作业,家长同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分数不是重点。父母需要学会不被焦虑情绪左右,关注重点需从“量化”转变为“质化”,不攀比不“内卷”,着重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减负背后,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取消考试意味着教育思路的转变,如何因材施教,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创新能力。近年来,“无纸化乐考”的概念越来越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河南靖宇小学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让学生们快乐接受本学期里课内外的综合检验;河北新城小学通过多学科跨界的情景融合设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情境体验式活动;浙江长江实验小学在开展游考活动,考察内容涵盖语文能力、体质健康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在“无纸化乐考”中,学生们可以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在玩乐中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自信,同时还检验了学习成果,何乐而不为。
《办法》还要求,不得给学生按考试结果分班,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提供他人成绩数据,不得以练习、测验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此番出台的办法,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务实。相信今后,过度关注成绩的教育方法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昆明信息港 评论员苏雯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