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大观
陈灰旧味,琅嬛福地
云南热土渗进书屋灵魂深处
在电子书席卷的时代,纸质书的痕迹已经越来越少,而独立书店更是所剩无几。
这家艾青题字的36年老书店——昆明大观书屋,依然静静藏在老居民楼上。
像一个隐士,与喧嚣的世界隔绝。
揭开这层面纱,我才了解到,昆明大观书屋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出版社对外发行的窗口。
女孩斑马的妈妈怀抱图书编辑的梦想,考入云南民族出版社,与大观书屋结缘。
直到2016年,对于斑马而言非常难忘的一年。
家人、事业多重变故,几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妈妈经营多年的旧书店,万万不能放下。
于是,她成了大观书屋的新主人。
从小,斑马就在书店中长大。
从小时候能在书店里骑小单车,到十几平米的小空间,书店的形势越来越让人担忧。
接手书屋后,斑马曾一度很迷茫,未来究竟会怎样不得而知。
但在与大观书屋相处的日子里,她也渐渐有了感情。
一次书店水管爆裂,让斑马心疼坏了。
许多书被泡在了水里,她决定把书屋搬到了自家房子里。
2020年疫情期间,斑马一个人整理上万本书,整日与书待在一起。
两点一线,朝朝暮暮,一个饭盒一呆就是一整天。
书屋也从一开始的卖书模式,到成为一个以专业导向发展的资料库与图书室。
斑马也到实地考察、探访,当双脚踏上书本中的那片土地时,她明白了书屋存在的意义。
▲大观书屋 斑马
大观书屋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店,而是斑马心灵港湾般的存在。
华灯初上,夜幕安静,路边飞驰而过的摩托车发出巨大声响,而书屋安静又温暖。
书屋将斑马的心包裹,逐渐治愈、说服她不安且迷茫的心。
书屋接受了她,她也接受了书屋。
书就静静躺在那里,除了陪伴,斑马在整理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书本带给她的快乐。
渐渐地,这里也迎来了更多热爱知识的人。
大家齐聚一起讨论学习,一同感受云南的多样色彩。
环顾书屋,整个空间都被书本装满,许多老物件也静静躺在书架上。
这些东西都是斑马从各个地方淘来的,钢琴、元宝门板、布条小狗、木头雕像,都与这里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里有云南各民族文献,藏族、回族、白族……还有云南风物志、宗教类、少数民族语言类、云南所有史类、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建筑类图书!
以及云南农林、土壤、花草牧业类图书……完全就是装下了整个云南!
在斑马收藏的一个柜子里,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手稿,包含手写论文、剧本、花灯剧……多种多样。
随手翻开一本,竟是写于1990年的《野生动物概论-森林鸟兽分类学》的讲稿。
从文字、图像到中英文注释都是手写,还用不同颜色区分。
可以想象到当时艰难的学习条件,他们依然坚守对学术的严谨。
琳琅满目的笔画,让人眼前一热。
书本中浓缩了云南的各种文化、风物,承载着云南的历史。
许多人历尽千辛找到这里,就为寻找到云南最真实的痕迹,因为他们都深爱着云南这片土地。
关于书屋的未来,斑马也一直在思考,但她的内心非常安定,不再是曾经那个迷茫的女孩。
书屋是安静的,是让人内心富足的。
当指尖划过纸张,指腹摩挲着书面,如沙粒般的触感、“簌簌”的声音,时间在这一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