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最严校规”补齐体质短板
2021-11-17 15:54:00      来源:云南网

体侧合格才有毕业证书。云南大学供图 

  近日,云南大学出台“最严体育校规”,从2021年秋季开始把学生体质测试与毕业证直接挂钩。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健康意识淡薄、作息不规律、沉迷于网络世界等原因,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小胖墩”“小眼镜”“豆芽菜”越来越多。针对此,各部门、各地陆续出台政策措施,深化体教融合,比如:2007年教育部就提出体测要与毕业证挂钩,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其中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这也就意味着,体测不达标的大学生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高校并不重视,或是担心如果严格执行,将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毕业,进而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弄虚作假或由他人代测等问题,导致体测“水分”很大,起不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人生态度。此次云南大学开始动真碰硬,把体测当作“指挥棒”,要求本科所有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总计200学时,女生最怕的中长跑和男生头疼的引体向上,不仅每学期都考,而且如果总分不及格,哪怕学习成绩再好,也拿不到毕业证。此外,本科毕业生还将拿到由校长亲自签发的《体质健康证书》和《体魄强健证书》。这无疑是一个“好声音”,为体育学科“正名”,树立了体测成绩与学科成绩同等重要的鲜明导向,必将倒逼大学生们不再“重文轻体”,不得不挤出时间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为以后创业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强制不是目的,让大学生切实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自觉参与其中,才是根本之道。一方面,要把体育锻炼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以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比赛活动等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方面短板,开全、开足体育和健康课,有效破解制约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体育和文化课性质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各有差异,擅长的运动项目各有不同,这就要求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体化指导,体测项目设置上要更加科学,体现多样化和可选择性,纠正“考什么、练什么”的片面做法,避免“应试体育”教育。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像组织文化课考试那样,严肃考风考纪,统一评分标准,公开透明地组织考试,确保每一名学生考试成绩真实有效,通过良好考风考纪建设,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坚持审慎包容的原则,对于少数患有残疾、重疾等特殊学生群体,在经过权威医疗机构开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的前提下,考虑其身体特殊情况,可以降低体测标准或免予体测,保障特殊群体能够拿到毕业证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群体的健康意识以及对强健体质的迫切需求,才能有力提升青年群体精气神,为国家社会建设发展储备健康有力的人才优势。(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编辑: 黄彩英 责任编辑: 孙红亮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