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港时评】借COP15东风 用云南非遗更好地展现生物多样性
2021-10-13 14:25:46      来源:昆明信息港

10月11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拉开序幕。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内,悠扬的海菜腔久久回响,来自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32位师生在COP15新闻中心门前亮嗓开唱,前来采访COP15盛会的媒体记者被歌声吸引,驻足欣赏后纷纷点赞。

未来半年内,云南都将沉浸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盛会之中,云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物多样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活态的、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文化。海菜腔的出现开了一个好头,如果接下去有关单位能够认识到非遗文化在生物多样性层面的重要性,无疑又为云南找到了一条全新展示自身形象的路径。

海菜腔的源头是石屏异龙湖,因为有了海菜,才有了海菜腔。大家都知道海菜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泸沽湖海菜当年刷屏,原因就在于湖水及海菜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画面。

不只海菜,云南著名的民族刺绣、扎染、豆腐、木雕、以及各种美食等等非遗项目,都和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刺绣的图案,绝大部分是绣娘根据身边各种植物的样子信手而做,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她们提供了大量素材;扎染所用的染料均为天然植物:红花、紫草、蓝靛等等,苍山多样性的植物资源更是为大理扎染增色,其扎染图案也呈现出生产地的各种生物元素:腊梅、蝴蝶、海棠、茶花等,完全是染出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豆腐的制作就不用说了:好水才能出好豆腐;木雕所用的材质多达几十种,无一不反映出云南树种的丰富;还有餐桌上的云南各种美食,变化多端的口味均源自琳琅满目的食材……

说到云南非遗,经过多年的保护发展,已在转化为生产力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非遗在未来乡村振兴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借着COP15盛会的东风,不妨更好地利用非遗文化,既展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又外宣云南丰富独特的文化,打造一个多赢的局面。

非遗工作者也要借着盛会,主动走上前台,花心思找办法,针对盛会设计生产出更多的、反映云南良好生态的作品,宣传自己,与盛会互动,从而找到从会议层面到经济层面转化的新思路。(昆明信息港评论员杨雁)

编辑: 周硕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