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日活动。记者王俊星摄
业委会与物管共同搭建活动驿站。 记者李海曦摄
昆明市“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在武成小学国福校区举行。 记者王俊星摄
昆明市纪律教育基地。 记者李海曦摄
全面从严治党,要真抓真管,担当有为。“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近年来,在昆明,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打造发展的胜势,着力打造党建高地,更是昆明上下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为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保证。
基层党建解难题惠百姓
2021年8月的一天,五华区华山街道五华山社区华山西路82号院传来了这样一段对话。78岁的李孝莲感慨道:“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现在环境好了,车有地方停了,还给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真要感谢小区党支部!”
李孝莲的家是单位型住宅小区,自“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成为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公共区域乱堆乱放、车辆乱停等问题凸显,居民意见大。
为此,五华山社区第三居民区党支部应运而生,第一件事就对准了这一“烫手山芋”。在党支部带领下,82号院200多户居民投票引进了一家物业公司进行管理。
而党支部也没有当“甩手掌柜”,12名党员里,11名为小区居民,1名为物业公司骨干,担任兼职副书记,大家将12名党员的照片全部张贴在公告栏,亮身份、亮承诺,共同推进小区治理。
在82号院实现有序管理的基础上,五华山社区逐步探索将物业服务覆盖到了周边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实现“一拖N”小区连片管理,推进无人管理老旧小区实现党建和物业“双覆盖”。
2020年,昆明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在组织覆盖的基础上,昆明市因地制宜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在矛盾问题较多或小区党员中暂无合适人选的小区,选派社区党组织委员或社区干部中的优秀党员到小区党支部任书记;对条件成熟且小区党员中有合适人选的小区,发掘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推选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物业服务企业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小区,探索由物业服务企业尤其是“红色物业”的优秀党员担任书记。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昆明从严抓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全市近2万个基层党组织全部达标,创建“四星级”示范党支部1565个、“五星级”示范党支部841个、省级示范党支部76个;全面建立“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街道吹哨、县区部门报到”“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三级“吹哨报到”工作体系,全市累计吹哨17832次,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在全市评定“红色物业”99个;推行建立实体化的居民小区党支部,组建小区党支部824个,覆盖居民小区2564个,实现组织覆盖率55%、工作覆盖率100%;在全省率先开展“两新”组织分类覆盖,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率先建立市级快递、交通运输两个行业党委,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开展 “双报到双报告”工作,1273个机关党组织、133057名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6029次。
为精准扶贫开“方”除“病”
2021年8月27日,天刚蒙蒙亮,东川区红土地镇龙树村村民老吕从新家中走出,骑上自己的三轮摩托,准备到田里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这个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顺利摘帽,村民们如今都过上了好日子。”
2020年初,东川区纪委监委接到群众实名举报:红土地镇龙树村村委会主任王志云向扶贫资金伸“黑手”。随即,该区纪委监委组织成立调查组,进村入户走访核实、调查取证。2020年6月,东川区纪委监委不仅给予王志云开除党籍处分,还将违规获取资金退还村民。其中,就包括在龙树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老吕的11800元抗震安居补助资金。
在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的路程中,昆明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线调研、一线督战、一线察访、一线推动,实现精准预警、靶向帮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注重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最大限度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铁的纪律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2017年以来,昆明纪检监察机关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9364个,党纪政务处分675人,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608批次974起2116人。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昆明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滇池保护治理、COP15筹备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央巡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持续开展监督执纪执法,上下贯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追责问责562人,坚决防止“标签式”“浮萍式”的政治敷衍,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昆明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腐败、“烂尾楼”问题清理整治、社会保险资金发放、执法司法腐败等问题,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力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肃清余毒树清风正气
“我们要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坚守纪律底线,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担在心头,为营造清风正气贡献青年力量。”2021年8月26日,在观看《“天网”下终结的漫漫逃亡路》《政治“毒瘤”之殇》警示教育片谈感受为主题的“青年大学习”活动上,来自昆明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老干局、市总工会等10余家单位的青年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在“肃流毒,促整改”这场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攻坚战中,昆明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持续正本清源,着力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深入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例如,组织12.4万余名党员干部观看《政治掮客苏洪波》《激浊扬清在云南》《背叛初心终自毁》等警示片,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家风教育“三个一”系列活动,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部门开展家庭助廉、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故事、评选最美廉洁家庭等主题活动。
“每次宣讲结束后,很多人都展开热烈讨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更关系到党风政风。”近期,昆明市纪委监委驻综合保税区纪检监察组组长洪丽敏多了一个身份——“清风春城讲师团”廉政宣讲员。在深入推进“清廉昆明”建设中,昆明市纪委监委立足纪检监察工作特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等单位遴选出55名廉政宣讲员,组建“清风春城讲师团”开展宣讲工作。2021年以来,“清风春城讲师团”已深入全市21家单位,开展宣讲30场,覆盖7390名党员干部职工,让“廉洁好声音”润泽人心,推动纪律教育走深走实。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分局局长李黎、副局长马猛在查处昆明新广丰食品批发市场售假制假问题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造成监管出现真空,导致该市场售假制假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理。”今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持续对党员、公职人员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进行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不断强化警示震慑效应,释放出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的强烈信号。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纪检监察机关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典型问题,给心怀侥幸者敲警钟、释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如今已成为常态。昆明纪检监察机关更是抱定不护短、不遮丑,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决心,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7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通报曝光党员和公职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等73期150人,聚焦影响改革发展的干部作风问题,集中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肃查处和纠正不担当、不负责、懒政怠政等问题3827个,追责问责1533人,此外,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协助市委制定容错纠错防错办法,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综合运用书面、会议、通报、当面等方式,为458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迈进新时代的征程,伟大的梦想正在召唤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昆明党员干部群众将不负使命,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记者李思娴 王姗报道
记者手记
“幸福就在
跟党走的路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基层作为为民服务的平台,承接着政府最底层的工作,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和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基层,是否得到真正贯彻,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行走在这个城市,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一声声为民而响的“哨声”,一桩桩润物细无声的小事……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建引领不是一句空话,“幸福就在跟党走的路上,日子就会有奔头!”群众道出了心里话,这也是党建引领为民服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呈现。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