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6月23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磊介绍,将加大对阳宗海的保护治理力度,使阳宗海“十四五”末水质稳定在Ⅲ类,力争达到Ⅱ类。并建成环湖湿地,提升区域生态品质,把阳宗海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高原明珠,打造成为昆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张磊首先通报了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成立1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及经验亮点。他说,自从阳宗海管委会成立以来,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昆明市的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三园驱动”战略,扎实开展规划引领、五网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智、品质提升、民生改善、效能建设、平安创建“八大工程”,区域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与2010年相比,2020年阳宗海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亿元,增长27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83亿元,增长811%;旅游总收入13.15亿元,增长911%;接待游客数达319.5万人次,增长9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522元,增长336.7%;各类市场主体达5970户,是2010年的12.2倍。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1.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9.7米,平均水深20米,总蓄水量6.17亿立方米,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在对阳宗海的保护治理方面,修订了《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为真正实现阳宗海区域的“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提供了法律依据。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取缔关闭企业19家,办理环境违法案件97件。此外,先后投入16余亿元,完成了砷污染源综合治理工程、湖体减污降砷工程、阳宗海环湖截污工程、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39个规划项目建设,建成1603亩明湖湿地,完成52个村庄“清污分流”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工程治理,有效削减了阳宗海入湖污染负荷。
通过相关措施,阳宗海湖体水质已得到持续改善,从2008年的劣Ⅴ类水恢复到Ⅲ类水,2016年6月至今,湖体水质持续60个月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成功获评市级“美丽河湖”。阳宗海砷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防控重心从点源污染防控转向面源污染防控。
供图:小蜜蜂
结合当前阳宗海保护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阳宗海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进市农投公司、景然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对阳宗海上游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共流转土地23788亩,其中:梁王山10180亩、南国山花1200亩、阳宗镇坝区10805亩、南岸湿地1603亩。目前,以绣球花、蔷薇属植物及南半球木本花卉植物三大类为主打的南国山花庄园已成为市民赏花、摄影的绝佳去处和网红打卡地,南岸湿地也已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依托已建成的环湖截污治污系统,继续开展阳宗海流域52个自然村清污分流工程,切实提高流域内城镇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
阳宗海管委会还充分利用“一山一水一湖一戏”的独特资源禀赋和厚重文化,着力把阳宗海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