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献映 | 60万人的心愿,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
2019-12-28 14:16:38      来源:昆明信息港

一圈年轮的距离,不过是两场俊发业主春晚的间隙。好似2019的第一缕阳光才刚刚打在我们的脸上,2020的第一声祝福就已经热气腾腾捧在我们的手心。

时代呼啸而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时代列车上的乘客,回首来时的路,我们在这座城市,拥有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期许。

60万业主的名字,

真实活过的轨迹,

共同汇成了21年俊发的历史洪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怎样一群人?

我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愿期待来年?

河畔俊园业主&澜湾俊园精装修负责人  夏平川

1998年,重庆人夏平川来到昆明,凭借多年的木工手艺,他靠帮别人打吊顶包门头为生。那时的他并不知道,一年后的昆明将迎来一次举世瞩目的国际盛会。

“99世博会”昆明的高光时刻

也是在这一年,昆明人母其周辞掉了铁路局的工作,开始下海经商。那时,万元户早已不是新鲜的名词,个体对财富的渴望,却一直是新的。

翠湖俊园业主&俊发·新螺蛳湾商户  母其周

母其周卖掉了单位分的房子,怀揣着13万元和雄心壮志,放下铁饭碗,拥抱未知。“那个时候从体制内辞职是撕心裂肺的痛,没面子,我遇到熟人都要躲。做生意确实是让他们看不起,实际上那个时候是最好的机会。”

母其周有多处房产,但还是最喜欢翠湖俊园

1999年,昆明迎来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这场盛会带来了900多万游客和他们的时尚,母其周准确地握住了时尚的脉搏,小饰品里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空间,短短几年,母其周成为螺蛳湾崛起的饰品大王。

“恰恰小东西呢,赚到了钱,10月份开始做,掏到第一桶金,到春节的时候算毛利,总的收入是160万,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去翠湖俊园买了三套房子。”

母其周与他的“儿童饰品王国”

世博会让昆明站到了时代的镁光灯下。这一年,全省旅游总收入为20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5%。私营及个体经济22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同年,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沃尔玛入驻昆明。对昆明人来说,1999年,充满了玫瑰色的回忆。

承载着集体记忆的不仅仅是世博会,还有当时的地标建筑工人文化宫,曾经,这里是昆明最高的大楼。人们会花费两毛钱来这里坐一次电梯,在喷水池前留影。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第一任主任  张维新

“登上电梯,从地面到空中,这完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熟悉的滇池西山,熟悉的东风广场,原来昆明那么美,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啊。”

高楼和广场喷泉,几乎留在了每个昆明家庭的相册里。碰碰车、溜冰场、灯光球场,卡拉ok,正是从从这里开始它的时代。思想不集中,想着文化宫,成为昆明人尽皆知的时代顺口溜。

“当时我们最高的时候,卡拉OK有116家,那也是当时昆明市的一个亮点。围着周边这一排。我们还有第一个健美先生,第一支小孔雀艺术团,举办过昆明的第一届流行歌曲大赛,一大批昆明的本土明星在这里升起。”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第一任主任  张维新

张维新是工人文化宫的第一任主任。上世纪90年代,在他的带领下,文化宫自负盈亏,鼎盛时期一天的盈利高达1万五六。这是文化宫与昆明人的蜜月时光。

俊发湾流海业主&海东湿地公园绿化工人  李凤仙

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潮水般涌向昆明时,滇池边海东村的李大姐却没有那么兴奋,世代生活在滇池边,她习惯了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滇池边种庄稼,农药化肥不可避免地流向滇池,看着蓝藻爆发的水面,她忍不住扼腕叹息。

云南建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人 孔大桃

同样与滇池密不可分的,还有孔大桃,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今年41岁,丈夫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她不得不独自挑起家庭重担,每天在海东俊园,搬砖,上楼,卸下,再折返,同样的动作重复上百次,同样的路线奔波上百趟,每次负重近50公斤。

02

春城昆明,承载着我们当下厚重的生活,也延展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每天行走在这座城市中,我们要和几百张陌生的面孔擦身而过。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奔向不同的未来,眼神交汇时分,闪过微弱的光亮。记忆是我们相见的一种方式。

木工夏平川不是一个人在昆明打拼,这些年,通过老乡介绍老乡,他的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开始围绕着建筑工地生存,“只要有一个人在工地,就会带动一家人在工地,甚至一家三代都在工地”。

2007年,他进入星雅俊园,担任木工组长,每天有150元的收入。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自己建的这些好房子呢?夏平川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昆明东南西北每个区域我都住过,我租过七八处房子住,我就想有个家。”

夏平川与儿子

经过十多年的辛苦奋斗,如今的夏平川是澜湾俊园的精装修负责人,管理着200多人的施工团队,去年,他付了50万首付,在河畔俊园买了110平米的新房。

“很激动,中途还去看过装修,在俊发干了这么多年,买俊发的房子放心。”2020年1月,夏平川的新房就要交付了。未来,他希望儿子能当自己的接班人继续在俊发干下去。

人来人往陌生的城市中,总会有奇妙的缘分将我们连在一起。夏平川的新房,正是李大姐所在的小区。

这些年,李大姐依然在滇池边,不是居住,是工作。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来看,你很难想象;作为俊发·生态半岛片区的回迁村民,李大姐一共有四套房产。

“两个大户型,两个小户型,住着俊发的房子,再来上班领俊发的工资,一年有13薪,感觉一生也没有什么心愿了。”

海东村的很多村民和李大姐一样选择来到俊发工作

6900亩的生态半岛俊发投入3000亩进行湿地建设,用于生态环境及滇池保护。经过近十年改造,俊发生态半岛已成为昆明人居典范。

2009年,俊发采取“先安置后拆迁再拆迁”的模式,李大姐所在的海东村搬离了老屋,为滇池保护腾退出了生态空间。一边将房屋出租,坐收渔利,另一边李大姐还成为了海东湿地的养护员,每月领取工资。原来的家不在了,不过滇池的水更清了。

海东湿地公园

从前,一个村子的人都在一起,如今,一个村子的人依然在一起,安置后的邻里关系不仅没有疏离,反而更加密切。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她将继续守护这片碧海蓝天。“下班了,领领孙子,在小区里和大家聊聊天,去螺蛳湾逛一逛,买买东西,一天也就过了。”

螺蛳湾成就了一批勇于吃螃蟹的人,缔造了无数的财富传奇,也是一代个体户成长的黄埔军校。2005年,云南省社科院为螺蛳湾评估出高达755亿元的品牌价值。

2009年11月 老螺蛳湾商业片区正式关闭

然而,变动在这时悄然发生。2009年11月30号,匆忙的脚步和身影成为了老螺蛳湾最后的景象。喧闹一天后进入黑暗,老螺蛳湾批发市场从此淡出昆明人的记忆。

2018年9月17日,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正式更名,进入俊发时代。老螺蛳湾谢幕,新螺蛳湾启航,新旧交替间电商崛起,财富迎来新一轮的分配。

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实景

一代个体户在螺蛳湾商海浮沉中踽踽前行,他们走过的路,勾勒出了昆明经济格局的变迁。抚平疮疤,恢复昔日繁华盛景。我们期待,市场与商户作为命运共同体,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一同激流勇进。

母其周和店员一同研究如何用社交软件来推广产品

“在新老螺蛳湾做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早已经离不开了。希望市场越来越好,可以一直在这做下去,无论他叫什么名字,改变我命运的就是螺蛳湾,我们这一代人,有些东西呢在哪里获得就会一辈子都感恩他。“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细微的变化,不仅仅是螺蛳湾,很多建筑会在时光的更迭中隐退。2013年9月7日,昆明老工人文化宫爆破拆除,吸引了全城的目光。

“当时,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直播,我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文化宫要拆了,你知道吗?嘭的一声,瞬间崩塌,全部回忆涌上心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俊发·春之眼体验中心

当工人文化宫把背影留给我们时,这是一个注定被怀念的建筑。

如今,文化宫在时光更迭中隐退,原址之上,新的地标成为历史的回响。从2016年11月开建之日起,破土而出、昼夜生长、春之眼伴随昆明一起城市更新。407米的高度,承载着高原春城的仰望,也刷新着建筑史上的新纪元。

俊发·春之眼筏板浇筑,2.4万方的单次混凝土浇筑量一举创造云南新纪录

未来,对昆明人来说,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春之眼的傲人身姿。张维新的心愿也将在这里得到实现“无论叫什么名字,这里永远是昆明的中心点。就像当年来到昆明就要去文化宫一样,以后要看昆明就到春之眼。”

2016年11月开始,春之眼破土而出、昼夜生长

未来,春之眼将成为一代人新的集体记忆,延续这座城市往日的荣光。

我们凝望这里的锦绣河山,见证历史的滚滚春雷。我们共享蓝天,守望滇池,这座城市把漂泊的我们汇聚在一起,俊发把陌生的我们凝聚得更深。

孔大桃工作的日常

孔大桃来自宣威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她是中国三亿农民工中的一员,大多数时候他们面对的是建筑工地,农民工成为身上的符号。

今年7月,一纸录取通知书给孔大桃构建了可以想象的未来。“老师打来电话的时候说我儿子今年高考是全省前50名,但是当时信号不好,我和儿子在海东俊园地下一层搬砖。我儿子叫林万东。”

为儿子考上清华而高兴的一家人

家里的三个孩子都来过工地干活,自力更生似乎已经成了这个家心照不宣的传统。林万东高中三年没有和家里拿过一分钱,毕业时还攒下了3000多元。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林万东得到了校长的点明表扬。这是儿子给她带来的无上荣耀。林万东曾写下这样的日记:每个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对他都有特别的意义,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孔大桃从前的希望是孩子考上大学,如今在清华的林万东和她说,校园真大,从一个门到另一个门都要导航,他的世界和未来,会无边宽广下去。“我再苦再累,一定坚持把孩子培养出来。希望我的孩子们顺顺利利读完书,以后只要他喜欢,他可以留在北京,做他人工智能有关的工作。”

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有归属感的工作,储蓄着一座城市的未来。

每个人的心愿渐次点亮这座城市的心灯,万家灯火与城市同频共振,与时代共荣共生。

俊发21年,全心全意全为您,

每个心愿都值得被实现,

我们祝福你,

祝福你的心愿,

在温暖的春城栖息生长。

我们祝福你,

像这崭新的时光,

像这波澜壮阔的大河,

朝着梦想和江海奔腾。

21年,60万业主,

在俊发的家,生长出厚重的情感根须。

编辑: 孙红亮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