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绿色食品牌”,是云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而全力打造的“三张牌”之一,为云南做大做强做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地处滇西的临沧市,充分利用“恒春之都”的绿色资源禀赋,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了10大重点产业,绿色农产品产值突破350亿元,在不通火车、不通高速公路的发展条件下实现了“绿色崛起”。
“茶饮料、茶籽油、红糖化妆品、山地黑肉鸡……”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同台比拼,赛花样,赛味道,更赛绿色有机保障。近日,临沧市召开绿色食品发布会,公布并表彰了2019年临沧“十大名茶”“十大绿色农产品”“名优农产品十强加工企业”“名优农产品十佳创新型工业企业”,受表彰企业现场向参会嘉宾展示了各自的特色产品。
这是临沧“绿色食品”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数据显示,目前临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已达2200万亩,“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识)认证(认定)基地近900万亩;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户、农业产业化组织80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610个。2019年绿色农产品产值初步统计超过35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临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临沧“绿色崛起”的背后,有何秘诀?
资源支撑 政府引导
春光烂漫时节,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的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
景色宜人亦宜业。立足博尚镇早熟高产的油菜籽,临沧佳源食品有限公司成长为临沧本土最大的菜籽油加工生产企业。2018年,公司生产加工油菜籽近3000吨、生产菜籽油700余吨,带动周边80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同时,立足临沧丰厚的茶叶资源优势,公司还将业务拓展到了茶籽油加工领域。在此次绿色食品发会上,该公司获评临沧市“名优农产品十佳创新型工业企业”。
深耕绿色资源沃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是包括佳源食品公司在内的众多本土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
“生态是临沧的最大特色,也是发展农业的最大优势,临沧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的理想场所。”在12月6日举行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座谈会上,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之政专门就临沧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进行了推介。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临沧市党委政府下足了功夫。先是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月安排、周调度等相关工作机制。同时,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确定了茶叶、核桃、畜牧业、蔗糖、临沧坚果、蔬菜、中药材、咖啡、淡水渔业、水果10大重点产业,明确了10大产业的战略定位、主要任务、推进措施和部门职责,组建了10大产业专家服务团队。
“政府牵头在临沧建了很多院士工作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公司在政府引导下得到的技术支持,佳源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娟深有感触。
“从企业注册到建成有11个茶叶加工厂、年产能达5000吨的大型茶叶生产企业,只用了3年时间。”临沧天下茶都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清表示,企业在短短3年时间发展壮大,与临沧市各级政府部门在征地、建厂及电力搭建方面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
“通过政府组织的评比活动,评选出优质绿色食品品牌和企业,树立标杆导向作用,这对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绿色食品发布会系列评比活动带来的导向作用,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戎玉廷充满期待。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作为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自然绕不开茶叶。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沧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居全省第二;产量达14.2万吨,居全省第一。
不过,在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沧也曾面临阵痛:市场过度炒作古树茶,只给少数茶农带来实惠,大部分茶农却收入不高;古树茶产量有限,在高价刺激下,市场上古树茶造假现象频发,严重影响普洱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些负面影响,王朝清和戎玉廷不约而同地表示:扭转市场导向,绿色有机才是普洱茶的出路。
绿色有机茶,如何做到?
“我们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借助高校科研技术,建成了符合GMP标准的纯造普洱规模化生产车间,研发了纯自动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王朝清称,纯自动的发酵工艺,解决了传统普洱茶熟茶堆放环境及人工加工的卫生管控难题,还缩短了发酵时间。
因为在加工工艺方面的创新,王朝清的公司入选了临沧市“名优农产品十佳创新型工业企业”。
无独有偶,戎玉廷所在的勐库茶叶公司,也是在普洱茶熟茶发酵技术研发上的大力投入,推出了普洱茶熟茶箱式发酵工艺,产出的熟茶,去掉了传统熟茶出厂后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堆味”。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司获评临沧市“名优农产品十强加工企业”,根据箱式发酵工艺产出的熟茶品牌,入选临沧“十大名茶”。
加大技术变革力度,也是其他食品生产企业的追求。
“经过10余年试验研究,公司研发了石斛离地种植技术,防虫害能力大大提升,产量品质也有保障,一次性种植可以连续采收6年。”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修茂介绍,石斛新种植技术让公司生产的石斛获得上海多家中药生产企业的青睐。在此次绿色食品发布大会上,四方公司生产的石斛还获评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
除此之外,在源头种植管理、农残检测、溯源查询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各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也不遗余力。
王朝清说,目前公司已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签订协议,由政府牵头,企业支付承诺金,只要该地茶农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种植管理标准种植茶叶,在检验合格后,将以不低于1500元每亩的保护价收购茶叶鲜叶,高出目前每亩600元的鲜叶收购标准。
戎玉廷说,公司每年花在农残检测上的经费,超过了30万元。此外,公司通过在每款茶叶的正反面贴上有机认证查询码和产品溯源查询码,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全流程追溯。
“打农药,根本不可能。”在四方公司位于耿马县贺派乡落阳村的750亩石斛种植基地内,胡修茂指着大棚内的摄像头介绍道,定点收购的上海药企在种植大棚内安装了监控,收购方只要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就可实时看到大棚内的种植情况。
品质的提升自然获得市场认可,在采访中了解到,天下茶都公司于今年初进入了国家“边销茶”定点供应企业名单,勐库茶叶公司新发酵工艺生产的熟茶品牌,成为该公司销售最多的茶叶单品。
品牌导向 纵深发展
芒抗牌金丝凤梨产自耿马县贺派乡芒抗村,由当地村民自发成立的宏丰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
在此次发布会公布的临沧市“十大绿色农产品”名单中,芒抗牌金丝凤梨榜上有名。常人不知道的是,在通往品牌化的道路上,芒抗牌金丝凤梨品牌的诞生,还有一段小插曲。
“自己种的凤梨销往上海,被贴上当地销售商的品牌标签,立马翻了多倍,达到20元一斤。”此前,合作社负责人刀俊强在前往上海崇明岛参观现代农业途中,偶然看到合作社生产的凤梨在打上其他品牌标签后卖出高价,深受刺激,回来与社员商量后,社员们一致认为:要提升凤梨的价格,在保证品质的同时,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品牌名称确定、商标注册、包装盒设计等工作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打造直销平台也纳入了合作社的工作计划中。
有了自主品牌,芒抗金丝凤梨的市场认知度显著提升,销售价格随之攀升。目前,合作社有183户、近500人,凤梨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量超过2000吨。靠种植凤梨,平均每户社员年纯收入就达3万元。
在绿色食品品牌化道路上,临沧收获满满。临沧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临沧普洱茶”已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目录,全市共创建成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华老字号1个;全市共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97个、专业乡(镇) 3个;2019年,凤庆县、双江县进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名单,耿马县、永德县进入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名单。
在品牌树立的同时,走深加工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成为不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共识。
针对石斛原料市场供应饱和的情况,四方公司推动石斛种植产业向纵深发展,目前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已生产出石斛切片、石斛粥等多款深加工产品。
在生产茶籽油基础上,佳源食品公司又研发出了茶籽油制品?VE软胶囊、茶籽油手工皂、茶籽油精华素等一批极具市场价值的高附加值产品。
打好“绿色食品牌”,临沧雄心勃勃。在12月6日举行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座谈会上,会议明确:把临沧建设成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的新高地。力争到2022年,全市绿色农产品产值达500亿元以上,“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基地达1000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000个以上,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户;打造形成1―2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10个以上省内知名品牌。(作者符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