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个热搜,我是打心底佩服的!
2019-12-04 15:45:08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

这样一个话题

登上了热搜榜

图1

"10 亿元 "

很多很多很多 ......

" 无偿 "

完全免费

这两个相反意义的词同时出现

是因为他

朱有勇

他将 10 亿专利无偿送给农民

朱有勇

是谁?

1955 年

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

一个普通农户家庭的朱有勇

是个实打实的农村子弟

后来

朱有勇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

他的专业

还是农业

读研究生时期

朱有勇主动坐到了 " 冷板凳 " 上

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

也是最难出成果的路——

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

不使用农药

就能帮农民把病害控制下来

1996 年

带着萦绕心头 10 年的困惑

朱有勇远赴悉尼大学留学

两年后

完成研究的朱有勇

谢绝了悉尼大学的挽留

几乎是一刻不停地

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

提起这件事

朱有勇说

" 宾馆再好不是家

国外条件再优越

也是为他人做事

我能回到祖国

为自己的家乡做事

比什么都有意义 "

2000 年

在经历了一系列研究困难

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后

朱有勇终于找到了

水稻的品种搭配规律

为控制稻瘟病这一世界难题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这一重大研究

作为封面文章

发表在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

2004 年

凭借着为国际粮食安全

作出的突出贡献

还不到 50 岁的他

荣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

颁发的国际稻米研究一等奖

当年

国际上只有两位科学家获此大奖

朱有勇是其中之一

这位从中国贫困农村

走出来的农民子弟

靠着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

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他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方面的

研究与突破

解决了世界粮食生产的重大难题

为世界粮食安全推开了一扇窗

60 岁那年

朱有勇又做出了一个

令所有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离开他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

加入 " 扶贫大军 "

在云南边疆一个深度贫困的山村

他换上迷彩服、扛起了锄头

跟老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大碗吃饭、大口喝酒、大声唱歌

他带着当地百姓种土豆

还跟大家算了一笔账

这个季节的土豆

一公斤能卖三块多

一亩地就能纯赚 5000 块钱

种一亩就能脱贫

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村民马正发跟着朱有勇学习种土豆

2018 年,他种了十亩冬季马铃薯

这一个冬天

10 亩地的收成竟然卖了 7 万元

对于这里的老百姓来说

这真的是一笔巨款

今年,马正发要把 20 亩地

全部种上冬季马铃薯

他心里盘算着

最少也能赚 10 万

三个月就富了的马正发

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村里 33 户人家,有 31 户

都跟着种了冬季马铃薯

老百姓这下明白了

原来这 " 院士 " 就是 " 财神 " 啊

" 院士扶贫 " 不是口号、噱头

更不是走马观花

朱有勇一年中有 100 多天住在村里

又几乎天天 " 长 " 在土地里

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朱有勇说

" 归根结底我就是一个

会种庄稼的农民

所以农民需要什么

我就研究什么 "

老百姓不知道这个 " 院士 "

到底是个什么头衔

但一提起朱有勇

都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

2018 年 3 月

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

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

向全国的媒体展示

那一天

朱有勇举着一颗 2 公斤的土豆

脸上掩饰不住

激动和自豪

他兴奋地说:

" 这是开春之后

全国最先上市的新鲜土豆!"

就在朱有勇两会直播卖土豆时

几十辆卡车正从云南澜沧准备出发

大概 60 个小时后

一盘盘新鲜美味的土豆佳肴

就出现在了北京的餐桌上

冬闲田被盘活了

老百姓的腰包一年就鼓了起来

可朱有勇没闲着

又 " 打起 " 了松林的主意

在朱有勇众多的科研技术中

有一项 " 林下种植三七 " 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不用一颗农药

就解决三七容易生病

无法连续种植多年的难题

三七是名贵中药材

尤其是无农药的天然有机三七

市场价格很高

曾有企业开出 10 亿人民币的高价

要买他的这项技术

却被他严词拒绝了

朱有勇几乎没有多想

就决定把这项

耗尽十年心血的科研成果

这项价值数亿元的巨大财富

免费让给当地的贫困百姓

当时

朱有勇的这个决定

让很多人非常不理解

团队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为此

朱有勇专门开了一个会

几乎是掏心掏肺地对所有人说

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 " 俸禄 "

我们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

让所有老百姓受益吗

从那天起

朱有勇定下了一个规矩

谁都不许利用他的技术成果

谋取个人利益!

朱有勇常常说

" 我自己是农民出身

我也一直是一个农民 "

跟金钱与地位比起来

让农民从科研成果中受益

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为了保证村民脱贫不返贫

朱有勇还开办了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冬早蔬菜

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

前后共计 24 个技能班

培训了 1500 多名乡土人才

手把手地现场演示

手把手地在农田里教学

学员们甚至开心地说

" 咱天天跟在博士的身后学习

咱也都是‘博士后’啦 "

有人问

院士教农民是不是大材小用?

朱有勇摆摆手笑着说

" 这些老乡比大学生、研究生学得认真

我搞了一辈子农业

来扶贫就都用上了

看着自己科研成果长得漫山遍野

看着乡亲们富了、笑了

我这心里是真的高兴、真的满足 "

从朱有勇驻村扶贫那天起

到今天整整 4 个年头了

如今他已经成为澜沧寨子的一员

朱有勇有些得意地说:

" 现在我每天早上出去跑步

村里的狗也不冲我乱叫了

有时候还有几个狗狗尾随着我一起跑 "

最让朱有勇感到温暖的是

每天晨跑回来

他的门上总是挂着

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

就是这样一位年过 60 的专家

在短短的时间里

把一片片闲置田变成了绿水青山

变成了金山银山

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篱笆房变成了砖瓦房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和蔬菜

家家户户添置了淋浴、买了三轮车

有的人家甚至开上了小汽车

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回到了寨子里

......

知人冷暖

懂人艰辛

他脚下的泥土

给老百姓带来了

热气腾腾的好日子

他心中有农民

人民心中也有他

什么是不忘初心?

这就是不忘初心!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网友说

这才是值得追寻的人!

这才是我们心中的明星!

这才是推动时代前进的楷模!

我有国士

举世无双

向朱有勇这样的时代楷模

致敬!

编辑: 周硕 责任编辑: 谭石艳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