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昆明主城四区GDP达3644亿元
2019-07-24 09:13:13      来源: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讯 7月23日,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在昆明会堂三楼会见厅拉开序幕。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主要领导,向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展现了各个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和经验亮点。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主城四区GDP达3644亿元。

五华区:跻身中国百强区第57位

发布会上,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副书记、五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王秀江介绍,1956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五华区。2004年9月1日行政区划调整后,五华辖区面积由15.96平方公里扩展到397.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51万人增加到87.82万人。

70年来,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25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732亿元到2018年实现突破千亿大关,达1115.4亿元,年均增长8.2%,GDP比重占全市的五分之一,GDP贡献位列全市第二,跻身“中国百强区”第57位。区域的发展成功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43833元和19215元,老百姓的钱包成倍高质量鼓了起来。

与此同时,五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世界五百强有33家在五华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辖区金融服务机构在全市的比重超过50%。五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道路里程达到180余公里,地铁1号线西北延长线、3号线、4号线、5号线纵贯五华,城市步入地铁时代。农村路网结构基本打造形成,建设农村公路360余公里,自然村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此外,五华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元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深入实施“三名”工程,率先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所一级一等高级完中的县区。五华区医院暨康养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五华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建成了92个社区,社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平安五华建设扎实推进,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详细报道:

五华区:跻身中国百强区第57位 将打造高品质历史文化核心区

西山区:人均GDP增长1400多倍

“70年来,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生产总值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400多倍。”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瑞斌介绍。

西山区位于昆明城西、滇池湖畔,是昆明的西翥灵仪。抗战时期,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第一挺机关枪、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缆、第一支青霉素等“十个第一”,渲染了昆明工业厚重的红色历史,也见证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百年沧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西山区人均生产总值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400多倍,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0年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的县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87亿元,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全区现有商务楼宇63幢,并以每年3至5幢的速度递增,涌现出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达19幢,其中亿元楼宇4幢。近10年西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在城市经济、社区的不断发展中,西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西山区累积投入28亿元实施入滇河道综合治理,完成6.5平方公里湿地建设,入滇河道水质逐年提升,河道景观大幅改善,草海水质达30年来最好水平。

2018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5%,为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

详细报道:

西山区:人均GDP增长1400多倍 连续10年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盘龙区:从85元到8.4万元 人均GDP增长约988倍

近五年来,盘龙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500、600和700亿元大关;楼宇总部经济快速发展,荣“中国最佳国际营商环境城区”称号;铁冲小流域治理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长江以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首创“两委两站”、“五级治理”等社区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7月23日,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首场举行,中共昆明市盘龙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沃磊介绍了盘龙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丰硕成果及经验亮点。

盘龙区1956年建区,因盘龙江纵贯全区而得名,是昆明市的传统商贸核心区。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盘龙区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025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元。改革开放以来,盘龙区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经济总量突破1亿元;2004年突破1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5709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龙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近五年来,经济总量连续跨越500、600和700亿元大关,2017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三位,2018年达到705.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84017元,按不变价计算,近五年年均增长达9.57%。

详细报道:

从85元到8.4万元 人均GDP增长约988倍 看盘龙区巨变

官渡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高地”

官渡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周燕在发言中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渡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谱写了一首雄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曲”。2019年,被誉为云南“第一双翅膀”的巫家坝片区开发如火如荼,已引进总部项目10个。未来,官渡区串联巫家坝、滇池会展片区,推进昆明主城新中心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高地”。

回望历史,官渡区经历了传统农业区到城乡兼容区,再到城市中心区的三次转型。从“云南县域经济第一县”到GDP在全省率先冲破千亿元,再到大步挺进“中国百强区”,官渡区作为能够承载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新中心正迅速崛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8年,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56年建区时的0.22亿元跃升到1223.2亿元,全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排名第一。根据“十三五”中期评估,官渡区GDP、引进市外资金、社会安全指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5大类21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发展效益不断提高,成为云南省各县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近年来,曾被誉为云南“第一双翅膀”的巫家坝片区正逐步向着“昆明未来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据悉,巫家坝城市新中心项目规划面积15.8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21.1万。周燕在发言中提到,巫家坝未来将打造“两轴贯通,六区联动”的空间结构,两轴为南北向的生态公园景观大道和东西向的城市发展廊道,划分为国际社区、生态低碳居住区、金融中心总部基地等六大功能区。这意味着,今后的巫家坝片区将成为昆明商业核心区、现代文化创新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是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的重要项目和昆明未来的总部商务聚集区。

详细报道:

官渡区:推进昆明主城新中心建设,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高地”

编辑: 昝娟娟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