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后投用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各窗口井然有序,最重要的是,再也看不到办事群众人山人海、拥挤异常的现象了。“近年来,我们借助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措施,积极打造不打烊的政务专区,行政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办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李江,这样对开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的记者说。
提升改造后的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井然有序。记者江枫/摄
以前,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89个窗口需要办公面积6757平方米,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合在一起,仅占地3672平方米,综合服务窗口压缩到32个,统一出证窗口设置为3个,不仅占用面积减少了,到大厅办事的人也呈下降趋势。李江说,随着昆明政务服务一窗通办、马上办好、一次办成、一网通办、就近申办、全市能办、掌上通办“七办”模式的深化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都实现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团队指导建设昆明政务一网四中心
近年来,昆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以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这个“一网四中心”目标为抓手,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通办”,努力提升营商环境。
为了构建全市政务“一张网”,昆明向国家信息中心申请配送“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系统。2016年10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回函,同意配送。2017年9月,昆明市政府与国家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西南地区首个部署应用国家信息中心免费配送标准化应用系统的城市,并由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团队参与指导建设。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许正军博士介绍,“一网四中心”建设的重点,就是要积极推进数据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多个部门都需要的材料,就要进行整合,并避免重复提交,可以不提交的材料,就要尽量不提交;政务审批要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打破时空界限,避免两张皮。
他认为,昆明建设“一网四中心”起步晚,但是定位高,建设有深度,改革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8年,全市营商环境排名从全国第22名升至第13名,进位明显。
深化推进“七办”服务,昆明政务服务效率极大提高
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今年4月11日,中心共设置综合服务窗口32个,统一发证窗口3个,25个市级部门的280项办事项纳入综合服务窗口和平台受理。县(市)区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出证窗口309个,全市已有2251个办事事项纳入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受理73314件,办结65264件,统一出证47171件。
全市还有1517个事项纳入“一网通办”,配置了6856个办事情形,实行网上申报、网上提交机制,网上受理量达到2652件。在“掌上通办”方面,昆明市政务服务办事APP(安卓版)已于2018年6月28日上线运行,实现了通过手机进行办事预约、进度查询、事项申报、材料提交等。
昆明还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推进 “一次办成”,以群众和企业“一次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积极探索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事项“申报表单一次填写”“申报材料一套提交”“批文证照一库共享”“审批进度一网查询”“审批服务一站办理”主题服务工作模式。目前,市、县两级共梳理公布改革事项5202项,其中,市本级605项,县区4597项,办件量4736.7万余件,所有“一窗通办”事项办结成果,均可通过EMS进行快递送达,或者速递易自由取件。
“对于老年朋友、行动不便朋友,或者不熟悉网络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就近申办。”李江说,“就近申办”首批纳入87项事项,推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站)设置代办工作席,实现个人事项就近申办、网上代办。
全市还梳理20个市级部门352个“马上办好”事项清单,通过集中授权,将各部门“马上办好”事项的受理、办理权限,集中委托综合窗口统一行使。借助网上办和网上代办机制,对办理量大、办理频次高的事项,实行全市通办、跨区能办、异地可办。
目前,昆明市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已覆盖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涵盖了市、县两级58010项事项,与云南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实现了统一服务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管理、统一数据共享和统一效能监察五个统一。市级275项、县(市)区1242项业务提供手机办理服务。
昆明还同步开发建设了政务服务效能监察APP,各级党委政府、各审批职能部门和督办监察部门,能够通过手机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批部门、绩效和红黄牌具体事项等跟踪问效,实现了政务服务的“掌上监管”。
随着昆明政务服务“七办”模式的深化推进,全市“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的效果日益凸显,政务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锐看来,昆明政务服务“七办”模式的深化推进,使得政务服务“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通过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就为企业、个人高效便捷办理相关事项提供了基础,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系统提供的诸多办事情形,则促进了政务服务的精准化。
现在的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可以适时监控整个政务大厅的运行情况。记者江枫/摄
公共资源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节约成本可监管全流程
近年来,昆明不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于2014年3月全面实现市县两级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并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试点城市、全国十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资格和荣誉。在此基础上,全市结合“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发挥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优势,大力拓展交易信息服务。
2017年12月22日,身在贵阳市的评标专家,与身在昆明的评标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通过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电子评标系统,顺利完成了全国首例跨省两市异地评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竞标的客观公正,也能提高竞标效率,作为企业,期待更多这样利企便民的改革。”参与全国首例跨省两市异地评标的企业负责人合晏说。
2018年6月6日,昆明市与贵阳市再次联袂,完成了“贵阳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政府采购项目的远程异地评标。贵阳市相关负责人郑卫城在评标结束后的视频交流中表示:“两市再次合作,充分发挥了昆明市公共资源电子化平台的优势,弥补了贵阳市政府采购项目评标专家不足的短板,也提供了一个深化两地专家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贵阳-昆明两地异地评标合作机制。”
专家进入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都要把手机先存放在柜子里,不得与外界联系。记者江枫/摄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吴剑明表示,以前评一次标,评标文件堆积如山,专家们寻找对应的文字表述要找来找去,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后,评标专家通过电脑就能评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可以全流程监管。
“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通过制度加技术的方式,促进了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破解了懒政,有利于促进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做好相应事情。”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专家、筑龙公司总经理孙建文说。
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张健强调,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了服务、监管、监察的一体化,有利于公共资源交易的阳光化,利于防微杜渐,保护干部,防止他们插手招投标等工作。
驻昆企业:政务服务的态度熟练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
“特别感谢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为华为昆明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落地提供的帮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呈贡信息产业园区是云南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专一园区,还是国家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实施“云上云”计划的核心基地,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入驻是必然之举。在这个过程中,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办事处提供了全过程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就连园区产业电价每度不超过0.4元这种具体举措,都详尽告知,从而有力促进了华为软件开发云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绿地香港云南公司综合管理部副总监贾华为表示,公司进入云南以来,在昆明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地滇池国际健康城”及“绿地东南亚中心”2018年落地面市,两个项目对于带动区域价值、促进昆明城市运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给绿地一块地,绿地还政府一座城。”他介绍,绿地香港云南公司还与禄劝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农业生态园产业扶贫项目投资协议,选定禄劝县翠花镇新华村作为村企结对精准扶贫的扶贫点,产业园预计今年三季度竣工。
“在办事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一些审批流程进行了下放、整合,消防、人防审查并入了施工图统一审查,不再分项。”贾华为说,现在,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备案等环节,都有所精简,审批过程和事中事后都加强了监督制约,这些措施,提高了建设项目的审批速度和时限,增强了企业在昆明投资发展的信心。
绿地香港云南公司开发部总监凃税税表示,近年来,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上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次数明显多了,措施也更加有力、有效。
融创中国西南区域集团云南公司副总经理陈江平表示,公司进入云南以来,市级领导带队进行了调研走访,并由各区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定期收集企业发展问题,每周组织相关部门以“会办会”形式协调处理,急企业之所急,真正做到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此外,辖区各级政府还多次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税收、社保政策,并对项目稳增长、减税负提供政策支持。
“市政府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随时了解企业办事中的困难和诉求。”陈江平说,公司的几个项目,以前都隶属万达集团,在办理交接手续的过程中,云南省、昆明市的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认为,这些措施表明了云南、昆明的营商环境不断向好,有助于增强公司深耕昆明、云南的信心。
“以前需要跑上两三次才能办完,现在只要材料齐全,一次就能办好,而且还可以邮政送达。”云南一心堂药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到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食药监局窗口办理“零售店店名变更业务”后,感慨地这么说。
昆明滇池湖泊治理开发有限公司的李先生也表示,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这两年有很大改进,“以前工作人员连流程和材料这些都讲不清,要跑很多次改材料。现在去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熟悉的事,准备好材料后可以一次性给你办好,不熟悉的可以先打电话询问,他们会告诉你要走什么流程,准备哪些材料,也会通过微信或QQ,将办事流程模板发送给你,服务态度也很好。”他认为,昆明市政务服务中心近年来在信息公开、服务态度、业务熟练度、办事流程上,都有较大改善。
投资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各类投资企业
投资服务咨询专家杨若琪介绍,2018年9月,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引入了第三方专业团队云南谦和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入驻,并有序开展投资服务工作。中心紧紧围绕昆明市“188”重点投资项目、中小微企业,主动上门服务各类投资性企业,切实摸清其在昆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行政审批、基础建设配套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难点、堵点,积极对接各委办局业务窗口,协调跟进企业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各环节,“一条龙”式服务企业,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截至目前,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主动走访企业75家,商会4家,服务内外资投资项目58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达992.35亿元人民币。为企业提供代办项目12个,代办事项20项,已完结10项;帮办协调项目13个,事项18项,已完结12项;提供咨询项目28个,事项28项,已全部完成。
“简政放权,放管服,就是要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服得优。”李江说,昆明的政务服务,将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并加强跟踪问效,打造“不打烊的政务专区”,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的营商环境,为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添砖加瓦。(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