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甘凌菲 一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学、一场绝无仅有的文化长征、一段知识分子的抗战岁月……10月31日晚8时,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在云南省大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带观众一起重温了那段八十年前的烽烟往事。
全剧从青年大学生“小川”的梦境开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至长沙,后又迁移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位“掉队”的学子为了追赶临时大学的脚步,在几位士兵的保护下经风霜、历艰辛、避战火,终于在昆明与大部队汇合的故事。
在一路跋山涉水的过程中,四个人物的秘密被一一揭开,顾必德为了教授的嘱托保护一本诗经、刘知悔佩戴的项链藏有放射性元素、赵寒征和林袖春的行李里藏着一只实验培育的小猪。
“绝徼移栽桢干质”,彼时罹难的华夏大地上,竟有这样一群坚定的人,在困厄中以自己的方式和情怀,为中华文化与教育保留火种。
剧中,简陋的临时大学亮起了知识之灯,但刘知悔年轻的生命逝去,赵寒征毅然投笔从戎,而护送学子们的排长戎雨途也牺牲了……“小川”梦醒了。
在剧中,观众可以聆听到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的经典名言,还可以看到朱自清、陈寅恪、冯友兰几位先生漫步的情景,不仅是当年文化现状呈现,现代人的情感也可以随之获得共鸣。话剧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回顾波澜壮阔的历程,给观众一种振聋发聩的反思和启示,具有强烈的舞台冲击力。
故事通过矛盾冲突的形式,最终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舞台表现方面,巧妙地采用简洁的主体形象、台阶式的平台以及抽象写意的布景,用统一的舞台形式,将剧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巧妙地呈现于剧中。而贯穿话剧的音乐也是由熟悉西南联大历史的作曲者创作,契合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
此外,该剧选用了三首浪漫的民谣歌曲,演员弹着吉他,一起轻声合唱,瞬间拨动观众的心弦,烘托了剧情气氛,再配合上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带来的《西南联合大学校歌》,为观众营造出了一场视听盛宴。
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由中国话剧金狮奖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黄凯担任导演,多位资深编剧联合撰写,历经近三年的精心筹备,旨在向在战争困境中成就教育伟业的西南联合大学致敬,向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献礼。
演出当天,有1400名观众到场观看,其中西南联合大学名人闻一多之子闻立鹏先生、西南联大总务长郑天挺之子郑克扬先生也亲临观剧。
回想起在昆明求学的日子,今年87岁的闻立鹏颇为激动说:“那个时代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每个人都保持着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后来离开昆明,还时常怀念在昆明求学时的校园氛围。”
谈起西南联大,已是高龄的郑克扬用父亲郑天挺在《滇行记》中的结语说道:“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敬业和团结精神。”
首演结束后,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代表出品单位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话剧充分体现了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话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贴近了年轻人的视角和观剧口味,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乐于观看、易于理解。
话剧总制作人、云文影业总经理黄文表示,西南联大历史题材是一片“沃土”,该话剧主要聚焦“南渡”,接下来会陆续推出“在昆明”、“北归”系列西南联大题材话剧。
据悉,《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师范大学、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华侨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云文(北京)影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制作,云南省大剧院协办,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该剧共在昆明演出三场,其中一场演出将在云南师范大学,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