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
2018-06-07 10:45:26      来源:春城晚报

前几日,跟朋友喝茶聊天,说了些散漫的话:人深层的幸福,其实和权力、金钱无关。谁知朋友反驳:你这种话,到街上说说看;街上什么话都有,唯独没有你这样的话。

我时常在想,人的物质需求是差不多的,而精神需求就差得多了。我们的生活,粗略地分:大的一块,油盐柴米,衣食住行;小的一块,读书写作,摄影书画。

精神也离不开物质,找个山寺念经修行,吃喝拉撒还是免不了。结跏趺坐,也得有人照顾柴米。物质的东西务实,但难免乏味;精神的东西务虚,却觉得有趣。

精神上富有的人,多半在物质上不过多费心思。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提倡“以茅屋为居室”,虽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但“师中之师”的苏格拉底也主张简朴生活,逛市场时就感叹“有多少用不着的东西啊!”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经常做点没用的事。比如,文学艺术是没用的,喝酒喝茶是没用的,足球篮球也是没用的,但总是惦记这些事,作为精神的滋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明月和酒连在一起,这要大诗人才会想到。月亮是天上的酒,望月就是饮酒了。把酒酹滔滔,只有酒还不够,没有月亮会遗憾。人望见月亮总是淡漠的,等到喝了酒,就要问一问青天了。

作家在历史上多是有点钱的,即便如蒲松龄、曹雪芹,也要有可食之粥,有赊购之酒。要是生计无着,不如外出扛活,暂且放下斯文。倘若没有扛活的力气,那就借文行商,弄点商业文艺糊口。只是不要与人争执,自以为还在象牙塔里,要人尊己为佛。

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说物质是树,那精神就是树上的花了。人最大的毛病是贪欲,摆一桌满汉全席,吃的只是几筷子;买一幢豪华别墅,睡的只是一个角。

世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一种是精神的风景。看自然的风景,不仅要有闲,还要有钱。看精神的风景,文字的秀丽与壮美,不亚于大自然。

与文字打交道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的人,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可以欣赏最美的文字、最美的精神。写作的人,不仅可以欣赏美,而且可以创造美。

写作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像曹文轩那样的安徒生奖获得者,成为像莫言那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一定能成为达官显贵、豪绅名士,但一定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的生命是借来的,到了时辰要还回去。人的欲望也是租来的,世上那么多东西,不可能全都占尽。懂点围棋的都知道,凡事都是“两分”的,要了这个就得放弃那个。放弃与获得总是相连的。不光“实地”有价值,“外势”也有价值。人活得局促,都因贪恋实地。要是能“脱先”,抬头看一眼全盘,也许会发现另一种活法。(作者 郭松)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