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欣赏传拓技艺。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金梓 在刚刚结束的2017昆明商洽会云之传承滇池民族文化艺术节上,由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承办的“云之传承非遗精品展示活动”云集了近百位非遗传承人、民族民间手工艺名家,近万件民族民间手工艺作品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小镇三层展出。其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传拓技艺也在活动上亮相,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关注。
在本次艺术节上,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张衡将自己收藏的两块重达1吨的明代和清代的圣旨碑向公众展示,并在现场采用宣纸、墨汁,将圣旨碑上的文字和图案拓下来,让参观的客商及市民清晰地看到碑上古朴隽永的文字和图案。这种传拓技艺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特有的保存文献的方法,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印刷术。

艺术品展示。
据了解,张衡是一位云南收藏家,学习传拓是源于收藏。多年前他收藏了一方带铭文的砚台,因为很喜欢砚台上的铭文书法,便想把它复制下来,起初是通过摄影拍摄,但实际效果不太好。后来,了解到传拓技艺能将砚台上的文字与特征完全表现出来,并且黑白分明,一目了然,便开始了解和学习传拓技艺。结果一“拓”不可收拾,从此深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为此,张衡还专程到河南洛阳,向当代传拓名家、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裴建平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传拓技艺。
前不久,张衡受邀成为云南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对学生传授传拓技艺,他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自己对传拓技艺的诠释:“传拓并不是对古物上的图文做简单的复制,优秀的拓艺师在传拓时,会根据自己对古物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包括用纸、上纸、用墨、用色、装裱等的创新或综合应用。其创作的传拓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又称传拓技艺。”
展览期间,交流、学习传拓技艺的人纷至沓来,包括大学教授、工艺美术师、收藏家等各行各业的的人才,大家安静地观摩张衡现场碑刻技艺,同时与张衡互动交流,希望更多地了解、学习传拓技艺。张衡认为传拓技艺不仅可以拓古,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应用,甚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和应用传拓技法了,我们小时候学习书法用的字贴,大部分是拓片的影印本;而我们用铅笔擦出的硬币的图像,其实应用的就是‘擦拓’的技法”。而传拓对象,可以是一方砚、一件木雕、一个贝壳、一块石头、甚至是我们的手掌、脚印、水……只要喜欢,都可以用传拓的技艺永久的保留下来。张衡曾尝试拓了一饼普洱茶,没想到还非常传神,把茶叶的条索完美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