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料河已经成为经开区辖区内一条靓丽的绿色景观带。荣盛/摄
2014年12月12日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的《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并将“工业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列入即将实施的9大工程之一。
2014年以来,经开区以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
培育和扶持循环经济项目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一直以来,经开区都积极培育生态工业企业并取得实效。2014年,由云南阳光基业能源管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基业”)开发的“中国能效在线”上线试运营。这是我国首家基于先进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可配置、高性能的能效管理与服务平台。
“中国能效在线”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软件服务、数据服务、专家服务。其中,软件服务可通过应用“云服务”部署模式为企业提供基于可信数据、高度配置化、自助性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这里的可信数据,是通过安装在耗能设备上的智能仪表采集的高精度数据。数据采集完成后,再通过数据网关,在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高度配置化则是通过对数据的持续跟踪,帮助企业理清能源状况,精准发现企业的节能潜力在哪里,通过持续改进和持续优化测试,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方案制定出来后,可通过线下投资进行节能建设,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工厂节约成本、控制排放,同时也使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阳光基业技术架构师邓成银介绍:“过去是用人工铲煤烧锅炉,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用鼠标‘烧’锅炉、用手机‘烧’锅炉。”邓成银打开自己手机上的“锅炉在线”,某工厂几台锅炉的实时运行信息、历史记录信息、能耗报表、节能报警、节能评估等信息一目了然。“目前,手机APP和PC端已经实现连通,通过手机和电脑可以对企业的每台锅炉进行实时监控,产生报警信息后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及时处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咨询专家随时得到问题解决方案。”邓成银介绍。
在昆明电研新能源科技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电研新能源”),其生物质燃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燃料。
电研新能源是云南省绿色新能源开发及产品研究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致力于生物质燃料的研发生产。该企业通过特有技术,将秸秆、稻壳、树枝、玉米芯、锯木、刨花等百姓眼中的“农林废弃物”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密度较大的固体压块,从而“变废为宝”,成为热值较高,排放较低的生物质燃料。“这些固体压块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1.2克,其热值为每千克13381-16726千焦,含硫量在0.3%以下,可作为煤炭的替代燃料用于工业生产。而经过碳化厂生产出的生物质碳,则可作为工业硅、硅铁等冶金行业的还原剂来替代焦炭。用生物质能的综合成本比燃油降低了30%-50%。”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生物质能开发,2014年,该公司又研发了节能环保灶具“生物质猛火炉”,并于7月推向农村市场,该企业技术人员表示:“生物质猛火炉的综合热效率高达70%,烧开一壶2公斤的水只要5分钟;它还省电,如果每天平均用4小时,一个月的耗电量才1.5度。”
云南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对其进行开发,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目前,电研新能源的生物质能开发已得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普遍关注,其产品也在工业领域、家用领域得到推广。电研新能源还在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向缅甸、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四国生物质能技术界从业人员介绍生物质能技术,旨在将云南的生物质能技术向东南亚国家推广。
着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关规划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这是昆明市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观点,也是经开区在推进产业建设过程中考虑的首要前提。经开区指出,要“始终把改善环境作为工作宗旨,努力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为此,2014年以来,经开区以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
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4年,以马料河、宝象河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普照水质净化厂为重点的污水管网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取得实效。其中,马料河上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完工。这同时标志着总长12.06公里的马料河上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如今,马料河已经成为经开区辖区内一条靓丽的绿色景观带,大大提升了园区的生态品质。居民们、企业职工们都乐意在茶余饭后到马料河边散步休闲。
而在大力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经开区还积极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申报工作。2014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文本已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成,并上报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待批。这意味着,历时近两年的《规划》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旦获得批准,经开区将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将《规划》付诸实践,群策群力实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目标。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由国家经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组织实施。
国家环保部网站统计显示,目前,云南省尚无一家开发区或高新区通过验收批准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经开区于2013年4月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报告》。2013年11月14日《规划》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2014年9月10日在北京进行国家三部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内容全面、方案可行,同意通过论证。在论证会上,国家环保部和商务部的领导充分肯定了昆明经开区抓住机遇,以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不断优化和壮大优势产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发展,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层次的资源高效利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理念和做法,同时表示,《规划》对于我国西部园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
接下来,经开区还将根据《技术报告》的内容,着手开展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具体实施,群策群力,统筹安排,争取早日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命名。(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