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柯渡镇凤鸣村通过引导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发挥村规民约“集民意、符民情、约民行”作用,倡导厉行节约、改善人居环境、弘扬尊老爱幼美德、培育优良家风,为建设“红色故里 魅力柯渡”作出贡献。
以“约”促治,绘出民主凤鸣“和美画卷”。
一是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按照“党委主导、村级主办、群众主体”的原则,通过设立意见箱、微信群征集意见等方式,以“院坝会+座谈交流”的形式汇集群众意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凤鸣村村规民约》,形成了村规民约“我参与、我制订、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广泛传播”上做文章。将村规民约改编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内容从“指尖”到“心坚”,用心、用情、用力帮群众拿主意、把方向、走程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三是在“平安建设”上见实效。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要求,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的监督作用,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及时提醒、批评教育,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确保凤鸣每个村民知规、守规、学规、护规,助推村规民约扎根在村民心中。
以“约”集智,注入乡风凤鸣“源头活水”。
一是亮好党员身份,争做村规民约“宣传员”。村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带头遵守,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主动引导好亲属子女、身边群众远离陈规陋习,选树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规民约宣传员”,成立凤鸣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宣讲10余次,组织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8次,形成乡风文明党员先行的良好氛围。二是倡导移风易俗,争做乡风文明“守护者”。将村规民约的实施与创建绿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村民竞比,互学互鉴,择优选出“绿美庭院”10 户,形成比学赶超、竞位争先的良好局面。利用院坝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彩礼,杜绝盲目攀比,狠刹逐步“变味”的“人情风”。三是挖掘村史记忆,争当家乡文化“代言人”。加强村内外现有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旧址遗迹保护,打造和恢复“凤鸣发乃大龙潭”。将古树名木、老烤房等7处民俗遗迹遗址修缮修复并挂牌展示,收集整理蓑衣、犁耙、石磨、犁耙等老旧物件30余件,整理发掘具有凤鸣乡土特色的传说和故事3个,将凤鸣打造成“有变化、有故事、有记忆、有乡愁”的乡村建设示范村。
以“约”固行,筑牢文化凤鸣“精神根基”。
一是“约”出社会公德新秩序。自觉遵守村规民约,重视社会公德、孝敬长辈、爱护妇女儿童,做到以俭养德、以孝为先、以忠为根、以勤为本,杜绝家庭暴力和忤逆不孝行为发生,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新风,形成“有事大家帮、有难大家扛”的公德新秩序。二是“约”出乡风文明新风尚。村民自主创新“门前三包”,包卫生、包路段、包绿化;探索“三主动”,主动维护监督,主动认领公共绿化养护任务,主动开放自家庭院;提出“三分享”,分享庭院美化经验、分享绿植盆栽、分享文明乡风,使村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三是“约”出绿美村庄新容颜。成立绿美村庄建设理事会,设会长、副会长、成员共15人,将门前三包、“五堆一乱”整治等改善人居环境的条款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发筹资捐物,投工投劳建设路边洗手台、龙潭挡墙等,并集资6000余元用于后期维修维护;重点整治“五堆十乱”,大力实施“八清五拆”“四旁四地”“门前三包”行动,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村规民约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未来,凤鸣村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构建和谐、文明、美丽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讯员:中共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 徐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