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近年来,东川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和“不失一村,不落一人,如期脱贫,解决“一房两业三保障”的问题,实行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双组长”负责制,以最坚强的领导意志和最坚决的作战态度,成立前线、火线和一线“三线”指挥机构,坚持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下一代要接受教育三大主题,紧扣“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两个要求,高位统筹,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 搭建幸福家园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脱贫攻坚头号工程,特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东川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发展面临的瓶颈,东川区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精准识别、精准搬迁,保障基本、完善配套,后续发展、稳定脱贫。克服资金短缺瓶颈,全面启动“保命房”建设。易地搬迁计划投入13.6亿元,于今年9月全部启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257人和随迁户8215人易地搬迁建设任务,将于2018年10月前全部入住。危房改造计划投入13.99亿元,于今年9月全部开工建设30317户农危改建设任务,将于2018年6月前全部入住。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搬迁群众满意度高。

在建的东川区洗尾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目前,东川区洗尾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鲁嘎箐村、嘎德村、赖石窝搬迁545户1868人,建档立卡341户、1095人。搬迁地点位于洗尾嘎社区,项目由村民安置房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两部分组成,为整村易地搬迁。该安置点采用“统一规划、村民联建”的方式。安置房为四层砖混结构楼房,安置房分户型为70、80、100、120平方米,共74个单元,总建筑面积60370平方米。项安置房建设投入资金8632.91万元(1430元/m2)。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概算投资6886.38万元。目资金由财政补助、群众自筹和帮扶单位(北京朝阳区将台乡帮助协调北京华政时有限公司捐资2000万元)援建三部分组成,预计年底可以搬迁入住迁后农户的土地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增加收益,同时围绕发展新产业、做好就业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实施生态补偿、开展医疗救助等方式制定脱贫方案,确保“真脱贫”。
扶贫先扶志 教育是根本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教育是根本。在2017年上半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进程中,东川区紧紧围绕“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工作思路,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国清家老房子摇摇欲坠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国清脱贫后在自家新盖楼房前
在东川一中,记者见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肖兴芬和邓燕薇,两个孩子均表示,家里虽然困难,但都希望她们能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不要步家长们的后尘,家中困难的原因就是家长读书少,没有多少技能,都是靠打短工维持生活,现在学校每年资助给她们助学金2500元,已经极大地缓解了家中的困难,她们表示,一定会珍惜党和政府给予她们的关怀,会更加努力的读书来回报关爱,减轻家庭负担。
据介绍,目前,东川区对学前教育22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人均150元/生的标准,资助1405人,发放21.075万元;对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520.95万元,资助人数9207人,营养改善计划市级资金681.824万元,区级资金170.456万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共26657人;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专项资金安排使用412.2万元,资助人数2290人,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补助资金37.26万元,资助人数1065人;对中职阶段,对各乡镇中心学校“两区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两补”资金10.8万元,资助240人;对大学阶段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专项资金2.65万元,落实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励经费34万元,奖学金人数68人,为2017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贫困新生政府资助市级补助经费21.95万元,资助人数133人(其中省内院校93人,省外院校40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598人,资金1094.148万元。各项教育扶贫资金的落实,保证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没有一人因贫困失学。下一步,东川区还将扩大资助范围,除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读子女,还增加城乡低保户就读子女;孤儿学生、烈士家庭就读子女;父母或本人为一、二级残疾的学生的资助。
同时东川区还加大校园硬件环境的投入,实施学校建设和改造,2017年,东川区“全面改薄”建设累计需完成新建面积59221平方米,校舍排危需完成4359平方米。目前有40003平方米已竣工,其余项目2017年12月底可全部完工。校舍排危4359平方米已全部动工,2017年12月底可全部完工。校舍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东川区在教育方面的扶贫投入为东川区实现2018年贫困户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破解因病致贫难题 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东川区坚决把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共同推进,抓住问题关键,采取超常规举措,2016年4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
据介绍,截至2017年9月30日,东川区累计对346名因病门诊治疗、5129名因病住院治疗的贫困人口实施了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其中9类15种大病患者129人),累计对贫困人口医疗个人自付部分补助健康扶贫医疗救助资金407.71万元,个人单次最高救助金额达2.39万元,个人出院最少支付费用为2元钱。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经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后,实际报销比例都达到了9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98.75%、区级医院达96.25%、区外三级医院达95%),较未实施健康扶贫前均大幅提高,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实际支出,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让贫困人口“脱贫”先“脱病”,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2017年3月,东川区健康扶贫工作以全省评审排名第一的成绩被省卫计委、省扶贫办推荐到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参加 “国家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创建。

东川区各医院均有一站式扶贫窗口,所以也被设立为扶贫医院
在工作中,东川区敢于突破常规,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实行“四全四免”和“5080”健康扶贫救助政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办。设立扶贫医院:在区内4家区级公立医院和6个乡镇卫生院加挂统一设计的“东川区扶贫医院(卫生院)”牌子,作为实施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区内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免收住院押金(预付款),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对健康扶贫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用仍难一次结清的可申请分期付款,分期付款仍不能负担的,再申请健康扶贫资金兜底零付费。并免设医保起付线,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设医保起付线(200元);免费健康体检,贫困人口每年可免费到区属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接受一次总计费用284元的贫困人口“健康体检项目包”服务;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需缴纳费用,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需缴纳的12元,由健康扶贫专项资金全额补助。贫困人口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和民政医疗救助报销后的剩余个人自付部分,再由健康扶贫资金按50%的比例救助(没有享受民政救助的先参照民政救助的标准报销50%,剩余部分再报销50%);在门诊治疗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个人自付部分费用由健康扶贫专项资金报销80%,全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5000元。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东川区将继续咬定“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竭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这一重点任务,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等15部委《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及《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严格按照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学习借鉴其他示范县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