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东川,因矿而兴,也因矿的衰落而衰落,一度成为昆明社会治安最为混乱的县区之一。2014年,根据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昆明市14个县市区中,“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东川位列第一。
按照一般规律,良好的社会治安,更容易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地方。而东川,从地缘上看,在14个县区中离主城昆明最远,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典型欠发达地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第一的荣誉,让人有些惊讶。
东川的治安怎么样?
废旧品交易市场巷子口小卖店的大姐,一指十字路口的3个监控摄像头:“我晚上一个人看店,10点30才打烊,有‘眼睛’盯着,不用担心坏人打主意。”
正在路边休息的出租车女司机一边数钱一边搭话:“反正我现在经常一个人跑夜车,你说治安好不好?”
凯通路上独行的阿姨,出门喜欢戴显眼的金首饰:“有警察盯着呢,谁敢来抢?”
一个地方治安好坏,一看女人二看夜晚。东川治安好不好?女孩夜行敢拎包。
头疼不医头 从“源”来整治
提起过去的东川治安,很多人都只说一个字——乱。
一夜之间,家里的两辆摩托车在小区内被盗,让代朝惠一家损失了1万多元。这是发生在4年前的事。“当时派出所也立了案,但说实话,我们没报什么希望,丢摩托车的事情在我们这里太正常了,隔三岔五就听说丢车,基本都找不回来。”报案之后,她果然没能收到案件破获的消息。心里虽然有些许不满,但看到自己当警察的亲戚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她也只能自我安慰。“警察也不容易,毕竟案子太多,坏人太多。”
从“港田车”开到出租车,代师傅10多年来都在东川街上跑,状元楼一带的巷子,让他印象最深刻。“几年前,这里巷子深没有路灯,转角也多,晚上拉人到这里,不少女乘客都会请我们送到楼道口,尤其是背包的,怕被抢。”在他的记忆中,2010年前后,仅状元楼一带,他就先后10多次送女乘客回家。而过去在晚上跑活儿,他不时会看到当街抢劫的混混,看到烧烤摊上大打出手的食客,还要时时提防大马路上横冲直撞的“飙车党”。“总之乱得很,闹事的人面对警察气焰依旧很嚣张,连着警察一块儿打,听说曾经有区公安局的领导看到飙车前去制止,居然被对方一群人围殴,正不压邪,可怕得很。”
代师傅的话并非无中生有。
在过去,全局干警每天加班加点疲于应付,但治安、刑事警情却一直居高不下,民警出警被打伤、砍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繁重的工作压力,恶劣的执法环境,甚至让一些年轻民警萌生了转行的念头。一名民警感慨,上警校时都是冲着“正义使者”的光辉去的,到东川正式穿上警服没多久,职业自豪感却被现实彻底颠覆。“现场处置当事人不听,我们24小时工作连轴转,日常执勤都得冒着生命危险,但治安管不好,案子破不掉,朋友聚会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警察,生怕别人说警察没用。”
街面治安混乱,违法犯罪猖獗,破案率低下……大量的警力投入也是事倍功半,东川警方也走入了“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怪圈。
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护,群众对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民警的不尊重和不配合。警察没用、执法没用、法律没用,一些人宁愿寻找“法外之地”,也不愿相信警察的能力。民警工作开展受到阻碍,执法环境恶化,不少民警都怀抱着“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工作,遇到事情也不敢管,这更加助长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这是个恶性循环。如果继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警方工作就会一直处于被动局面,长此以往,民众生命财产受威胁,民警自身安危也难保,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东川区公安分局局长朱显福说。
一场执法观念的“变革”
“治乱”不是乱治,“严打”不是乱打,此刻,一场涉及东川区全警执法观念的深刻“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
在东川经营矿业公司20年,刘长毅坦言,对警方的工作一度很失望。
那些年,矿业矛盾非常突出,只要听闻挖到了富矿,附近村庄的地痞流氓就纠结人来抢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受伤,报警之后,警察赶到现场,首先并没有积极调查取证,而是要求当事人到医院治疗,等待伤情好了以后做鉴定,致使有的案件错过了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无法侦破。“违法的人不被处罚,法律有什么用?报警有什么用?”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多次,最后不是靠钱摆平就是不了了之,矿企只有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生态”。
最多的时候,刘长毅的选矿厂雇佣了60多名保安,有的矿企安保人员多达上百。刑满释放人员成了抢手的“香馍馍”,最高工资可以拿到五六千,因为老板觉得这些人“豁得出去”,可以震慑当地的“恶霸”。东川区矿业,俨然成了一片“法外之地”。
矿企的生存“生态”并不是孤例。处理医疗纠纷时,民警对嚣张跋扈的“医闹”者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执法,只想着通过调解息事宁人。守法者无力,自然有违法者试图牟利,“医闹”一旦成了发财的机会,必将越闹越大,最糟糕的时候,东川二院竟因为严重的“医闹”事件,一度取消了妇产科。对法律的失望,对执法者的失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东川的法制环境。执法“和稀泥”,处置不果断,执法环境恶劣,最终的受害的,还是警察。要扭转这一局势,东川警方必须改变。
这场变革,最先从法制大队开始。
法制大队是公安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还承担着对民警的法律培训工作。民警是否依法执法,办案流程是否符合法律依据,都需要他们来“把关”。
刚到任,朱显福就召集法制大队全体民警上了一堂法制课,灌输依法执法、合法执法的理念,并由法制大队开始定期组织民警执法规范化的培训,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打架斗殴,双方拘留。这是目前东川民警在处理治安纠纷时的惯常做法。“双发生冲突,民警现场不评价对错,先带到派出所询问,如果双方同意调解,在民警的辅助下达成调解协议,不接受调解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这一做法并非民警的凭空想象,而是有确实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七条: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最开始提出“双方拘留”的处理方法时,很多民警心里还有点忐忑,毕竟从未听说过。但当大家从法律中找到相关执法依据,一下子就有了底气。“其实以前很多民警执法却并不知法,只知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惯例来处理。通过学习和培训,不仅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同时也让大家知道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执法过程中,有法律做支撑,大家就更有底气了。”东川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负责人说。
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各部门和派出所“一把手”很关键。为了提升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开始,东川分局采取了“倒逼”的方式,对各大队、派出所的破案率和警情数的控制都提出了量化标准,每10天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工作做得好的,一把手做交流发言,工作垫底的做检讨发言,坚持了两三个月之后,不少部门一把手执法观念有了大幅转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打:重拾信任与尊严
“人民群众满意、犯罪分子畏惧、警民关系和谐、东川警察自豪。”这是2012年东川公安分局提出5年工作目标。当朱显福将它公诸于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名新领导,依着自己的心性,描绘出的“乌托邦”而已。
然而,随着全区民警执法观念的重塑、工作主动性加强等一系列改变发生后,这又变成了所有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得找到一个途径,尽快遏制高发的警情,让民警重新获得群众的信任,找回失去的尊严。经过对全区警情和发案规律的分析,东川区公安分局很快迈出了第一步——“以打开路、以打立警。”
通过深入调研走访,东川警方找准了医闹、飙车、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几类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向治安乱像“宣战”,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摩托车盗窃案突出、飙车现象严重,其主要载体,是车。于是,街头设卡查车开始成为常态。
仅2012年,东川区公安分局即查处无证驾驶人员328人,收缴被盗摩托车辆135辆、非法改装摩托车辆212辆,从源头上有力遏制了盗窃摩托车多发的势头,当年起盗窃摩托车类警情连续3年下降,立案数从2011年的422起直降至2014年的99起,减少了4倍。今年1月至4月,这一数字再创新低,仅有26起,全区摩托车、电动车上的防盗加挂大锁,也随着治安的好转,慢慢消失。
不少民警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总觉得“小案”没意思,破“大案”才过瘾。然而,“小案”不打易酿成“大案”,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飙车、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等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员是全区犯罪主体中的大多数,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打击,就会相互纠集,耍哥们义气,聚众吃喝玩乐......为了支撑一系列花销,就会向盗窃团伙、抢劫团伙、甚至黑恶势力团伙转化,“小案”违法团体就会逐步转变为“大案”犯罪群体。
2013年,刘长毅的矿业公司发生了一起工伤死亡事故。死者家属邀约了一两百人,手持刀棍冲进公司,把管理人员控制起来,扬言要炸公司。“我们采矿证、营业执照都有,安全也符合要求,这是一次意外事件,走正常的工伤理赔流程就可以了,可家属蛮不讲理,我们当时就报警了。”民警很快就赶到,现场开始调查取证做笔录,将带头闹事的违法人员带回派出所处置,并劝说家属要通过合法途径来处理。既打击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治安秩序。
但凡有“医闹”等触线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坚决以“寻衅滋事”依法处理,医闹等极端维权逐步走向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室等理性维权,实现了医闹连续两年“零发生”,向社会公众传达了依法管理社会秩序的强烈信号。
“只有坚持一手抓刑事案件的打击、一手抓行政案件的查处,做到行政拘留数在刑事拘留数的3倍左右,才能确保违法犯罪主体持续减少,刑事警情持续下降。”这是朱显福从长期的公安工作中得出的经验。
这一经验和规律得到了印证。
到2012年底,东川刑事拘留人数为600人,同比翻了一番,行政拘留1357人,超过之前10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全区刑事警情减少39.68%,抢劫抢夺案件同比降幅达77.5%,严打行动大大减少了违法犯罪基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发案率。
街面治安环境明显好转,民警、警车24小时不间断巡逻,市民们渐渐对公安工作有了信心——这次,东川警察来真的了。
防:“天罗地网”铺就平安东川
凌晨2点刚到宿舍睡下,新村派出所所长张万舟就听到派出所院子里有动静。大早起来一问,原来是有群众来报案说,自行车丢了。上午9点刚过,办案民警就传来好消息,车已经找回。
距离报案还不到6小时,民警就通过街面监控摄像头,找回了丢失的自行车,这在两年前,还是个不太可能的任务。
走在东川街头,每走10步,就能看到监控摄像头,有的十字路口竟然多达六七个,分别对准两条道路的不同方向,即使是连偏僻的小巷,也有监控覆盖。密布的高清探头为警方图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如此高的密度,目前全省仅有东川做到。
目前,通过“公共区域政府公建、场所周边单位自建、商户门面业主自建、鼓励农村群众集资建”,年内新建探头1813路,较原有186路翻了十倍,其中动员社会自建1764路,占比达97%,基本形成了案件高发区域“中心开花”,村口、巷口“两头封堵”的包围之势,解决了“车过留影,人过留痕,事过留迹”的问题,为治安防控、服务群众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先后辅助破案238起,帮助群众50余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7万余元。
在一起群众救助中,当事人在古铜路政府广场段遗失价值20万元钻戒一枚,经民警调取周边监控,发现一男子在该路段拾起疑似物品,遂巡迹追至其入住小区,再经社区民警辨认走访,当日找回戒指、原物归还,变海里捞针“不可能”为“可能”。全区群众群防群治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主人翁”意识日益强烈,全区治安已从“警察治安”转向“人人治安”,不法分子心理震慑压力日益剧增,一名抢夺犯罪分子自首后感叹:“现在街面上十米一个探头,监控比贼还多”。
刘长毅说,现在矿业公司的秩序都非常好,原来自己每年要雇用五六十人的安保队伍,现在仅用5人就足够了,安保方面的开支缩减了10倍。当区公安局负责人找到他,让他支持治安防控建设时,他立马答应。“我们也是在尽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多一个摄像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多了一份保证,这样的公益项目当然要支持。”
“小偷?咳,现在哪里还有小偷,都从良了。”新桥河农贸市场的代大姐这样讲述着,做了10多年的生意,代大姐的心里就像装了面明镜,市场里的大情小事清楚得很,甚至有几个“偷儿”都和她混成了“熟人”,“搁以前,早市的时候正是偷儿下手的‘高峰期’,后来农贸市场装起了摄像头,民警巡逻的次数也增加了,那几个‘熟人’就有两年多没在这‘光顾’了,后来还在东川街上遇见过两个,都在做正当职业,早从良了。”
除了密布的监控“天网”,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构建的“地网”,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
新村派出所社区民警吕家柱,负责沙坝片区500多户8000余人的治安防控和人口信息采集工作。他常做的工作就是走访入户,征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了解辖区范围内的人口信息变动。“别看社区民警的工作相对平淡,但对于办案民警抓捕嫌疑人、确认嫌疑人身份等工作,帮助是最大的。”新村派出所教导员杨盛玉介绍,派出所还建立了工作倒查机制,一旦民警对自己工作应该掌握的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了解,亦会追求相应责任,这就助推了社区民警对辖区的“精耕细作”,促进工作的提高和完善。
控:违法犯罪无处遁形
东川警方的“零”容忍高压态势,将“严打”常态化让本地人不敢触法犯法。对于外地流窜过来作案的,东川警方也成了“终结者”。
新村派出所辖区某桑拿中心没有及时将一位客人的身份信息上传,第二天一早,负责人专门到派出所说明情况。住宿实名登记已经成了东川所有旅馆、酒店严格遵守的规则。“全区登记在册的旅店有120家,其中有20多家都因为没有如实登记客人信息被罚款。”根据《昆明市行业场所管理条例》,不严格进行登记的,将被处以5000元罚款。“重罚必畏,但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经营,也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治安秩序。”
外地人到东川,晚上需要住宿,离开得乘坐交通工具。“若是自行驾车,可以通过监控系统锁定目标,乘坐大巴,管住车站就能确定其真实身份。”东川客运站是实名制购票执行最为严格的客运站之一,客运站身份证读取系统直接与公安联网,在逃嫌疑人、重点监控人员都会在公安系统中提示,若是在在逃嫌疑人,公安机关便能及时调派民警进行抓捕。
区公安局还派驻了值班民警,为没带身份证的旅客提供身份核查和证明。
去年12月,一名男子在东川进行入室盗窃,警方通过监控系统,很快便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确定该男子已从客运站乘车离开。当时实名制购票系统建成没多久,民警通过男子购票信息,确认了其真实身份,并很快奔赴昆明将其抓获。
在东川废旧物品收购市场,几个崭新的摄像头与老旧的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废旧物品收购市场也是收销赃的重点区域。一边警方通过严打和街面监控压缩犯罪空间,一边又通过技防截断收销赃渠道,违法犯罪活动自然就少了。”
2014年,东川公安分局提出抢劫、抢夺必破、立三件必抓获两人、立三件必破获两件和公安部的命案必破结合在一起提出“四必”工作目标,截止到2014年年底,东川刑事警情391起,全市最少,刑事发案660件,全市最低,命案连续7年全破,“两抢”案件自2011年的134起减少到20起,降幅85%,并连续30个月全破,在全省第一家实现两抢全破。公安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执法环境显著改善,案情显著下降。
2015年,东川警方又提出了“民意必应、有案必查、执法必公、治警必严”的“新四必”工作目标。这次,没有人再怀疑,在“打、防、控”的大量支撑下,全区民警创造了连续一个月抢劫、抢夺“零警情、零发案”的新纪录。“人民群众满意、犯罪分子畏惧、警民关系和谐、东川警察自豪”的梦想正日益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