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电子秤遭没收,与工作人员争抢 记者张玉杰/摄
78名工商执法人员着便衣突袭篆新农贸市场,没收29台问题秤
近3成秤有问题,水产熟食成重灾区
5公斤鳝鱼上秤“变”10公斤被抓现行
18日上午10点,张大妈吃完早点,打着黑伞,拉着菜篮走进主城区最大的篆新农贸市场,准备采购一天的食材。循回在泥泞不堪的小通道中,张大妈还敏锐地感觉到今天农贸市场里有些不一样。
市场内部分商家表情有些异样,市场中央公平秤处复秤的人群比平时多,还有自己今天买的藕同样是10元钱,可明显比昨天的份量足。
直到转弯,在水产区遇上正提着没收来的5台“问题秤”的工商执法人员,张大妈才恍然大悟,她激动地说:“查得好,你们要天天来查才对,我每天都在这个农贸市场买菜,短个二三两简直是常事。我买了10元钱的鱼,结果杀完后拿到公平秤上复秤少了3两,如果是鸡的内脏少3两我信,一条小鱼内脏能有3两?”
现状:水产熟食成“问题秤”重灾区
18日上午9点不到,在市工商局局长湛江、5个区工商局局长的带领下,78名市工商系统的中层干部和执法人员分3组着便衣悄然潜入昆明主城区最大、品类最全、最受市民关注的篆新农贸市场内,按照先前部署,将经营户的电子秤进行了“控制”。1组直接到肉类区、2组去水产熟食、3组去白条鸡水果,主要目标是电子秤……18日的查处行动,便衣主要任务是让经营户不能重启密码秤,不能给电子秤断电。同时,不打扰其正常经营,静候计量院和穿制服的工商执法人员前去检查。
上午9点40分左右,6名来自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分2组进入农贸市场,卖水果的小贩摊位下放置的还来不及开启的电子秤,被专家用5公斤的标准砝码查出超重1.75公斤。
在一家卖鳝鱼的摊位面前,一名消费者正在称黄鳝,称完秤后,该消费者怎么都感觉重量不对,结果计量院的专家将5公斤砝码放上去,该秤居然显示的是10.23公斤,超重50%还多。面对证据,商家无奈只得退款,工商部门对其进行了登记并没收了涉事“问题秤”。
张大妈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上午11点过,工商执法人员路过公平秤时,不少市民围观,并私下叫好。陈爷爷说:“该查了,别看一次短几两,但是天天买,这笔钱不少啊,特别是那些卖水产的,我买黄鳝,本来只要70多元,结果收了110多元,多收了近40元。”
截至中午12点过,工商共检查103户商家,没收29台问题秤,近3成秤有问题。在熟食区,几乎是一家接着一家地没收;其次,水产区也是重灾区,昆明工商执法人员介绍:“我们以前查处过好几次,白条鸡也是重点关注对象。”
揭秘:昆明“问题秤”来自沿海地区
“这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只要学过计算机编码的,基本都会做这类密码芯片。”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市效计量所所长孙力元介绍说,很多市民一直相信电子秤是最准确的,可是近年来的查处情况反映,问题秤主要就集中在电子秤上,弹簧秤、台秤由于很容易查出问题,目前已经很少有商家用来作弊。
18日没收的问题秤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技术手段破译密码后,进入电子秤发现有问题的;另一类是发现存在内置改密芯片,可以修改密码的秤。
从没收的电子秤来看,“问题秤”主要集中在带M键的,只见计量院专家熟练地操作了几个按键后,原本还准确无误的1公斤的砝码,放上去就变成了1.1公斤,按M2键就变成了1.2公斤,以此类推,M7键则变成1.7公斤,而到M8键时,则又变成了1公斤。
由此可见,使用该秤最大的好处是,经营户可以看人下单,对较真的人可以使用M1、M2键,对随意的人可以使用M5、M7,而遇到执法人员检查时,直接按M8键复原。一旦秤被发现有问题,旁边还有一个小开关,断电重启后,设置的密码就全部取消,让执法人员很难取证。“M键原本是用于设置物品单价的,没想到最后成了作弊工具”。
孙力元介绍说,密码秤的隐蔽性非常高。截至目前,计量院破译过的最长的密码有11位的,最短的有1位数的。按规定,所有电子秤都应该有强检必备标识,这类标识要么是喷码上去的,要么是螺丝上去的,是不能动的,但是市场上很多问题秤都是贴上去的,“这类问题秤,芯片通常是沿海地区生产的,昆明暂未发现有生产厂家。去年在傅海路查处的一起,也是将芯片从沿海买来植入秤中的。”
为了防止这类问题秤,目前昆明已有七八家农贸市场采用“统配秤”,即市场方统一采购的正规合规的秤。
执法:没收不到一小时 商家又拿出新秤
下午1点多,离工商执法人员整顿行动结束不过1个多小时,记者回访被没收“问题秤”的几家经营户发现,一些经营户的摊位上又放上了新的电子秤。
“以前每周都要查一次,中秋后,基本是隔天查一次,但还是屡禁不止,因为违法成本太低。”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潘可明说,没收一台秤最高的价格200元/台,一般的就五六十元/台,工商也摸底调查过,这些秤都是送货上门,前脚工商刚收走,后脚经营户就打电话让送秤来。
今年以来,昆明市已查处问题秤745台,但仍然屡禁不止。对此,潘可明表示,首先是违法成本低,即便工商不惜代价取到证,最高罚款5000元,最低罚款1000元,而且最高罚款还必须要有消费者举报,但是一些消费者为了省事,不愿意作证。另外,有消费者举报后,工商部门到现场后,取证又成了问题(证据必须送到质检部门检验出局报告)。
“即便是工商主动执法,这样的查处还是治标不治本,查不出源头,问题秤事件还是会频发。”潘可明透露说,工商也曾试图跟踪调查源头,结果发现,电子秤上的经销商连名称都是假的,很多电子秤其实是三无产品。
提示:别光顾公示栏中上黑榜问题商家
普通消费者遇到缺斤少两该怎么办?潘可明建议,首先,买过后记得去公平秤复称(特别是水产、禽类),发现问题拨打公平秤公示的工商电话寻求帮助。其次,今年以来,工商已经对查出问题的商家在农贸市场的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建议消费者多看看公示栏,不要光顾上榜的商家,以避免助长其不良行为。
数读:
昆明今年来没收问题秤745台
昆明实行“统配秤”的农贸市场仅有7、8家
昆明今年查办19起缺斤少两案件,最高罚款5000元,最低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