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纪念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 9位老兵重返松山忆抗日
2014-09-03 23:07:33      来源:昆明信息港

    3日是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9位老兵重回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在志愿者的搀扶陪伴下,走到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前,为昔日的战友献上鲜艳的黄菊花,寄托哀思。

    老兵重返故地现场作诗

    86岁的老兵奎汝琼,云南弥渡县人,现居德宏州芒市大街。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又回到了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云南松山。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前,奎汝琼拉着自己的老伴,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奎汝琼说起往事,特别开朗:“当时部队一位亲戚告诉我‘反正过两三年你也得当兵,与其那时去,不如现在跟我去’,我就去了部队。”

    1943年,14岁的奎汝琼加入了云南远征军二十集团总司令部的通勤兵。奎汝琼称,自己没有在参加过战役,但是作为第五军集团军总司令的通勤兵,他每天在前线与后方往返。记录着每天的伤亡人数,写新闻通讯。“打松山战役时,敌人的炮火猛烈,我们就在山的对面高地上与敌人持续激战。”在3年多攻打松山战役中,中国军人死伤惨烈。

    “胜利欢国七十春,傲立东方中国人,抗日英雄往故返,国强民富满辉煌。”奎汝琼看着松山的景象,重返故地,在远征军雕塑群前当场作了一首诗。因为常年写通讯的缘故,奎汝琼老人保留了写作的习惯,常常写一些诗歌和文章。奎汝琼称,这些诗词和文章,不少都是写当年的抗战经历。

    奎汝琼不但精神矍铄,而且非常健谈,只是耳朵不太好使,还能一个人独自上下很陡的山坡。

    现年87岁的李文德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现居于龙陵县,他17岁的时候就到了松山,被分配到第八军一零三师三零九团。李文德在松山打了3个月的仗,战争结束后,他就留在了龙陵县。

    “我当年亲自攻打的松山,当时这里到处都有死人。我们团当时有2000多人,最后只剩400多人了。”李文德指着山上的树说到,当时他们打仗的时候,山上几乎没有多少树了,都是被轰炸的坑,现在绿树成荫,他非常高兴。

    91岁的老兵木正光,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的士兵,现居住于芒市江东乡大水村。参加过松山、龙陵、芒市战役。他称自己身体大不如从前,当年在抗日战争期间,耳朵被炮弹震伤。虽然戴着助听器,但依然听不太清晰别人说话。

    滇西抗战旧址挂牌“国防小镇”

    在活动现场,龙陵县还被授予了“云南·松山国防小镇”称号,当天下午,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还举办了纪念滇西抗战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画家们用艺术的视角展现了滇西抗战的那段烽火岁月。

    松山战役遗址位于云南省西部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和松山村,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全面进攻日军于滇缅公路设置的防御制高点松山的主要战场,亦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中最重要的山地攻坚战场。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于同年5月初自缅甸长驱直入,先陷我国畹町,继占芒市,以侵龙陵、腾冲,染指怒江,图谋昆明。中国军断然炸毁惠通桥,阻敌于怒江西岸,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修建了坚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整个防御体系在松山地下形成了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且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和破坏。

    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反攻松山,至9月7日,全歼松山守敌,松山战役取得胜利。松山战役共歼灭日军1276人,而远征军伤亡达7763人。

    松山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役,也是第一次我国抗战以来的战略反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全歼日本侵略军的光辉战例。

    2006年6月,松山战役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现存有远征军及日军战后留下的大量爆破坑、战壕、掩体、暗堡、机枪位、兵舍、马厩等战争遗存,其中松山主峰由TNT炸药炸毁的主堡落坑仍清晰可见。此外,在旧址范围内,日军占领松山地区后修建的蓄水池、练兵场等遗迹及战地医院等设施原址均得以保存。在龙陵城区内仍保留了多处日军侵华历史遗迹,包括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驻龙日军军政班本部旧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日伪县政府旧址、东卡日军碉堡、老东坡日军阵地等。

    2013年9月3日,总占地面积为17400平方米,共有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落成。

编辑: 孙红亮 责任编辑: 徐婷

广告热线:(0871)65364045  新闻热线:(0871)65390101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71-65390101  举报邮箱:2779967946@qq.com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滇B2-2009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