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昆明建成生态和谐家园

2016-01-06 09:04:44来源:昆明信息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城市是我们永远的家园,把昆明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昆明长远未来和可持续发展。

  昆明享有“春城”美誉,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2015年,主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7%。天气、空气是宝贵的民生财富,也是不可小觑的发展财富。然而,光有好天气、好空气显然不够,还需要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才算得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近年来,昆明虽然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但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许多“城市病”也在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

  “把滇池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乡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为把昆明建成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提出了实践路径,为遏止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筑牢绿色发展底线吹响了行动号角。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和谐生态家园简单说就是要以最严格的环保举措,为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目前昆明的城市绿地率达到38.18%,森林覆盖率达到50%,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市民初步感受到植绿建绿带来的好处。近年来昆明还扎实开展了环湖截污、湿地建设、水源区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植被修复等生态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所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绿色惠民举措结出的果实,都是在逐步兑现宜人宜居的绿色承诺,都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具体体现。

  生态家园是靠人维护和建设出来的,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保护需要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相互融合。栽树种草、绿化美化、保持水土、治理河湖、建造湿地、节能减排……建成和谐生态家园既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尽心出力。个人责任就是生活在昆明的每个社会公民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遵从生态规律,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做起,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只有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推进环境建设,下大力气走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环保优先战略,致力护生态、优环境、促发展,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努力构筑宜居宜人的生态家园。同时,才可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享用的资源和能源,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昆明日报评论员)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