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09:19:55来源:昆明信息港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并在有机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协调发展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与阐释,对“十三五”期间昆明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吃透、协调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协调性、形成发展新局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协调,现代汉语辞典将其解释为“相互配合的适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因素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来源于“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有机整体论我们可以认识到,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让事物因素产生正面交互作用的基础。没有协调,事物前进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就会不断放大,并最终产生足以阻滞发展本身的反作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协调发展仍然应该成为我们做事成事的“金钥匙”,成为全市上下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核心理念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一些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实践在不断地告诉我们,踏上“十三五”新征程的昆明,只有深入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将力量集中到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上,不断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是重中之重。要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科学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构建功能完备、高效联通、生态宜居的“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老城四区要着眼于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在“文化”上下功夫;呈贡新区要着力于科教创新新城,在“创新”上做文章;滇中新区要努力成为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在“产业”上花力气……协调发展不是平均用力,有了各区域之间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发展战略,才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了各区域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台”的协调发展格局,才能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携手省内各兄弟城市,打造协同发展的滇中城市群,为昆明“十三五”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要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城乡一体化建设是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要素配置机制,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上述工作为抓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规划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要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完善城市运行功能是必须步骤。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加快推进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网格化。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共同提升与共同发展,努力使昆明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通信信息枢纽,在未来的城际竞争中打下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席之地。
要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是应有之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晰前进方向,凝聚精神力量;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抓手,倡导科学精神,弘扬崇德向善;以文化品牌创建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导向,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深度融合……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将进一步彰显昆明历史文化深厚、民族文化绚丽、都市文化包容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出更加美丽的春城。(昆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