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法院以公平为本树形象 作风亲民程序便民暖民心

2015-12-18 09:34:54来源:昆明信息港

呈贡区法院诉讼中心。 供图

    从呈贡区法院六楼窗口眺望,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一览无遗。作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这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我们能做的,就是让社会公平起来”。这是呈贡法院104名干警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让社会公平起来。”这话实虚如何?不经意的细节、实实在在的成效、老百姓的评价、法官的职业素养或许能说话。在“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中,呈贡法院继续打造以公平为本的亲民形象,让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以此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便民“入口”

    老百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12月9日,区法院台阶上,一名妇女在抹眼泪,工作人员试图帮忙,但妇女也说不清这忙能帮在哪里。妇女脚意外受伤,伤情严重,和自己同居5年的“丈夫”不肯担责,离他而去,她想让“丈夫”“负责任”,但两人只是同居关系,想法很难实现。

    也许不知如何是从,也许就想找个地方发泄、求助,妇女在法院久久未离去。饭点,法院工作人员送来了热饭热汤,尽管温暖,但愁容未散,直到从“呈贡区司法局律师驻法院法律服务工作站”走出来,郁结方打开。

    “呈贡区司法局律师驻法院法律服务工作站”和“呈贡区法律援助中心驻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12月3日正式揭牌,全区10个律师事务所90多名律师,轮流到法院坐班,义务为老百姓提供咨询,希望借助律师第三方身份促进矛盾纠纷化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律师进驻法院这是全市首创。当日到场律师代表一致认为:“两站的建立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平台,把纠纷解决在立案前,也为律师直接和人民群众沟通提供窗口,解决了老百姓寻求法律帮助难的问题。”

    把纠纷化解在立案前,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呈贡法院为民省钱、省时、省力的用心良苦之举。为最大程度化解纠纷,呈贡法院先后与吴家营街道、洛龙街道共筑呈贡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努力实现“三不出、四下降”,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和本单位,大的矛盾纠纷不出街道和部门,重大疑难的纠纷案件不出区,群体性事件下降,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下降,涉法涉诉案件下降。

    这也是守好法院案件“入口”的重要步棸。“此外,还要做好诉讼中心的便民利民工作。” 院长刘珉语强调。

    走进面积达460平方米的诉讼中心,宽敞明亮,一个个细节可以看出法院对老百姓的用心。在这里,有应急雨伞,有便民药箱,这跟案件无关却显现法院的人文关怀。

    “以前觉得来法院麻烦、害怕,今天来了之后,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咨询有人应、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法官有人找、事情有人办,诉讼中心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成为了法院司法为民的新平台和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切实解决当前“立案难”、“信访难”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今年,法院收到一名退休老律师写给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一封感谢信,信中,他对诉讼服务中心法官的工作细致、到位、用心给予了肯定,对法院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技化“出口”

    提高法院的司法效率与司法权威

    然而,“入口”只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科技化“出口”——执行指挥中心方能大步提高法院的司法效率与司法权威。

    在新形势下,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为执行指挥中心加上科技的翅膀,进一步提高法院的司法效率与司法权威,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可信赖的司法保障。

    11月30日,居民李桂香、郑志坤、路建祥受院长邀请参观法院,李桂香在院长的指导下安装了微信查控程序后,顺利查到了一个失信人的信用记录,他有些惊讶:“轻轻一点就知道当事人的信用程度、还款能力等,省事省力省心又省钱呀!”

    这实实在在为群众搭建了一座法律服务连心桥。然而,这只是执行指挥中心科技为民的一角。

    10月12日,呈贡法院新建的执行指挥中心“专用查控室”被最高院正式批准开通运行,成为全市首批开通运行“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的基层法院之一,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在全国20家银行账户的查控。

    通过公开惩戒平台,共添加失信被执行人1400余名,录入案件4885件,并将以上案件及信息推送入惩戒平台进行社会信用惩戒。“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开通后,执行人员足不出户,敲敲键盘,便可通过法院内网对被执行人进行全国范围内银行账户的查控。它颠覆性地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快速办案,极大压缩老赖的经济生存空间,这为呈贡法院的执行工作增添了新动力和新翅膀。

    开通首日,共查询121件案件 ,涉及177 个被执行人,累计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19家银行3363个账户,资金高达1917余万元,首战大捷。

    此外,执行指挥中心还能实现移动执法功能,完成法院案件执行情况的音视频图像信息互传、指挥中心与现场办案人员的信息互通及现场指挥功能,可以实现领导实时现场指挥、集成院内庭审直播和点播功能、集成远程提讯功能、集成远程视频接访功等功能。

    自2015年5月执行指挥中心从调试完成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当前,执行指挥中心能最大限度地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司法成本,特别是对大案、要案和重要执行工作进行适时监督、指导和协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化建设这条道路上,法院还实现了审判体系和审判方式现代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案多人少矛盾。目前,法院已完成看守所远程视频讯问室、远程视频接访室、内外网网站系统四个项目的建设,而11个数字化法庭建设已建成,每个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庭审更加公开、透明。

    直面阳光晾晒

    打造廉洁团队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推进司法公开方面,法院着力打造“三大公开平台”。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网络直播进校园,以中国裁判文书网、呈贡法院网站、案件信息查询平台、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等为载体,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及时公布流程、文书、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进展情况。2015年共发布微博7360条、微信481条。

    法院的阳光不仅在此,走进呈贡法院,每一个图案、每一个浮雕、每一块匾牌都寓意深远,从一楼的讼诉服务大厅,二楼的廉政文化栏,三楼的法官文化墙到六楼的党建示范点,一层一个主题,精心设计的动感元素,正无声诠释着呈贡法院“阳光司法、司法为民”的时代主题。

    这种阳光洒在每一个法院干警身上,浸透在他们心里,“老尹”是其中的代表。

    “老尹”实名尹树华,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仍然廉洁奉公要求自己,自我筑起拒腐防变的“城墙”。

    在执行局工作期间,当时还没有委托执行的规定,被申请执行人在外地,承办人就要跑到外地去执行。在承办一起交通事故的执行案件中,被申请执行人是泸西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一直未能赔偿申请人,申请人多次上访。尹树华多次到泸西想办法做当事人工作,做当事人父母亲的工作,让被申请执行人了解法院的工作,理解作为受害方对赔偿款的急迫。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被申请执行人终于筹措了部分赔偿款。在拿到赔偿款的时候,申请人十分感激执行法官,在走的时候转身扔下一个红包,尹树华见状,急忙追上当事人将钱退了回去。

    这样的诱惑在感激时不时会发生,但尹树华只是朴实地说:“这钱我不能要,如果非要给,我就只好交到院里处置。”

    然而,法院像“老尹”这样的“阳光”干警不在少数。在院领导的带领及大家的努力下,法院“四创”省级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区委和区级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功创建呈贡区区级机关唯一一家“市级党建示范点”;成功创建呈贡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并推荐申报昆明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让“让社会公平起来”没有成为一句空话,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深入民心,为群众信法指引示范,为和谐呈贡创新为民,为依法治国撑起一片蓝天。(昆明日报 记者万娅 通讯员字艳秋)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实习编辑 许丹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