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呈贡好人

2015-11-27 19:14:34来源:昆明信息港

    富滇银行 “圆梦呈贡 剧说新区”微剧本(微小说)、微电影 征集活动

    投稿类别:微剧本(微小说)

    作者:杨建宇

    我这里要说的故事,是一个和“呈贡好人”相关的故事,也是一个远方的五口之家的两个男人在呈贡的故事。这个故事,连着呈贡新区,连着遥远的彝家山寨。

    故事中的两个男人,大的姓石,四十多岁,是一个朴实厚道的彝族汉子,人们都叫他老石。小的叫石聪,从老家来呈贡读中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彝族后生。

    故事中的这个家,一半在呈贡,一半在一百多公里外乡下的彝族山寨。

    呈贡的家,在新老城区的结合部。记得那时,一边是车水马龙的老城区的繁忙,一边是生机勃勃的新城区的建设。在这之间,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立专科医院,还有一所刚搬来不久的市属重点中学。

    故事中呈贡的这个家很小很小,小到只能摆放下一张窄窄的单人床,床前是一个大大的窗子,从床到窗子之间是不足一米的通道,窗前那张窄窄的、磨得发亮的办公桌上,一年四季总是摆满了书报信件。进门的墙角,还能放进一张小小的老式课桌,桌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电饭煲,一个跳蚤市场上淘来的电磁炉,桌下是水桶、米袋、砧板和菜篮——这就是这个城里的家全部的家当。当然,床头还有一些换洗的衣物。这个家,就是彝族汉子老石和他儿子石聪的家。家很小,却很干净、很整洁,每一样东西都摆放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老石和他儿子都不想让城里的人嫌他们脏,他们要让城里人知道,乡下人同样讲究卫生。

    这个家,其实是那家公立专科医院的门卫室,这个门卫室和许多单位的门卫室一样,很窄很小却很热闹。从老石的儿子石聪读初中一年级开始,老石就在这里做门卫,同时还承担医院的一些零星杂活。那时,他每个月可以领到1200元钱的工资,后来是每年给他增加100元,到前年,也就是他儿子参加高考的那年,老石的工资已经是1800元了。钱不多,可老石很开心、很满足,因为他的儿子石聪就在和医院一墙之隔的市属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人很懂事。老石就是为了他儿子读书的事,才从边远的彝族山寨来到这里做门卫的。

    当时,他儿子石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属重点中学特招的初中、高中连读班,这是学校为全市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培养尖子学生的特殊举措,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并且每个月还可以得到100元的生活补助,这100元,是新区政府以奖学金的形式,补助给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的,当地的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为这些学生支付了每学年的住宿费和课本费。

    为了儿子的前程,老石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还有当时正在读小学的女儿石颖,来到呈贡,经同乡介绍在这个不大的医院做了门卫。

    因为他为人老实勤快,人品好,还会一些居家的手艺,又乐于助人,不仅得到了医院医生、患者和家属的称赞,他儿子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都很喜欢他,接电线、换保险丝、修水管、捅下水道什么的,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大家也毫不拘束的来找他,做这些事情,别人给不给钱,老石从不计较,并且都同样认真。能帮得着别人的忙,老石很开心。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不把老石当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是家里没人穿的衣物,经常都给老石,老石把这些衣物,大都带回老家,让妻子分送给困难的人家,所以,家乡人都记着老石的好和城里人的好。

    城里人常说:“老石?认识啊。是个好人!”

    老石也常对彝山的乡亲们说:“城里人善良,心眼好。他们都是好人。”

    六年来,老石很开心,还因为他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人也特别懂事、特别听话,还时常帮他做事,里里外外的人都夸他教子有方。再加上来自山里的他,在城里很受人尊敬,也很受家乡人的夸奖,他便很有成就感,也很珍惜这种生活。他知道,在乡下、在城里,他同样是有用的人。

    只是有时,老石会很想家,想母亲,想女儿,更想瘦弱的妻子,那是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三个女人。六年来,他那微薄的工资,一半寄给了乡下,一半留给了儿子和自己的生活,甚至,他还从牙缝中刮金,居然有了一点小小的积蓄。因为,老石听人说,上大学需要一大笔钱,他想给儿子以后上大学作些准备。虽然生活过得很拮据、很节约,甚至是很可怜,可他很乐观、很充实,小小的家里,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老石乡下的家很穷、很简陋,两间旧瓦屋,两间茅草房,加上一个小小的院子,除了两头猪、三四只羊、五六只下蛋的老母鸡之外,家里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可谓是家徒四壁。屋外一片小的菜地,一年四季都种植着居家过日子的家常蔬菜,还有二十几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核桃树。核桃树上那些不断繁茂的枝桠,寄托着这个家丰收的希望。

    虽然老石和他妻子阿秀很勤劳,可他父亲死得早,在他尚未成年的时候,就死于一场大病。母亲苦得多也老得快,妻子积劳成疾、体弱多病,加之这里地处滇中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地寡,还缺水,家里一直都很困难。可这个家和城里的家一样,从穿的到用的,都很干净,因为老石的妻子阿秀和女儿石颖都很爱干净的人。任何人第一次到这个家,都会为它的简陋和干净之间的那种反差而感叹。

    乡下的三个女人,自然形成的分工明确,生活有条有理。老石的母亲在家里养猪、喂鸡、栽菜、做饭,老石的妻子上山放羊、种地、盘田,在家洗刷缝补,女儿在附近镇里的中心完小读完小学后,接着读初中,放学回来总是先忙着帮家里做这做那,然后才做功课,学习在镇里的中学总是数一数二的。三年前,石颖初中毕业后参加中考,成绩已到市里重点中学的分数线,可她为了给家里省钱,也为了帮家里做事,仍然在镇里接着读高中。她总是自豪地说:“上镇里的学校,也一样能考入重点大学。”她是方圆十几里内,第一个考起全市属重点高中却留在山里的学校读书的人。

编辑:实习编辑 许丹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阅读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