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5 10:15:59来源:昆明信息港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国家森林公园)
在国家一类口岸畹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堆满了白菊,那是后人对3200余名归国抗战的南侨机工的深深缅怀。同样是为了纪念,南侨机工抗日纪念公园正在紧张的筹备建设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我国沿海地区港口对外交通被日寇封锁,海运遂至断绝,新修筑的滇缅公路成为沟通海内外的“生命线”,大批抗战物资要从这条公路运入国内。
当时急需汽车驾驶、维修人员,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志愿回国援助抗战,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即“南侨机工”。前后共有3200余位南侨机工分9批回国,在昆明经西南运输处训练所训练后,编队奔赴运输前线为抗战效力。
1939年至1942年的三年间,南侨机工们和其他司机驾驶汽车往返于滇缅公路,共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5000多辆汽车,还有无法统计的其他物资及用品。其中南侨机工中有1000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抗战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5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畹町,建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铭记、表彰和传扬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马镇)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座陈列驼峰航线坠机残骸的展馆。进入展馆,一架墨绿色的C-53号运输机占据了展馆的大部分位置。
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入侵我国,占领我怒江以西地区,控制龙陵,盘踞松山,与中国远征军隔怒江对峙,切断了我国抗战的最后一条陆上“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战场成为“孤岛”。为保障抗战物资继续送往中国,中美联合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南昆明的空中抗战“生命线”——驼峰航线。
这条长达800多公里的航线,翻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和横断山脉等当时的“禁飞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气候以及日军的阻击,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在3年多的时间里,驼峰航线共有600多架飞机坠毁和失踪,1500多名飞行员牺牲或失踪。航线沿路的山谷中因撒满飞机残骸,被称为“铝谷”。它持续运行3年多,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中美联手抗击法西斯的英雄壮举。
为保障驼峰航线运行,当时中美合力在我省先后修建了10多个机场,其中就包括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和昆明巫家坝机场。新中国成立后,巫家坝机场被改造成了一座国际化的民用机场,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12年6月长水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才正式结束运营。(记者尹瑞峰 文 杨峥 禹江宁 刘建华 徐雁 周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