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寺 飞出中国首支空降部队

2015-06-19 11:10:23来源:昆明信息港

    伞兵部队空降作战(资料图)

    永丰寺记者杨璐摄

    三次空降作战路线示意图(资料图)

    位于昆明市北郊的长虫山东麓有个村子叫岗头村,村里有座古寺——永丰寺。在昆明,知道永丰寺的人不少。这座古寺及其所在的岗头村曾是昆明市民躲避日机轰炸的一处疏散地,“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也曾在此装成了一套大型色谱仪,完成了专著《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及其光谱》。但很少有人知道,抗战期间,永丰寺是中国首支伞兵的诞生地及总部所在地。

    和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样,完成了使命的永丰寺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仅存的地藏寺和大雄宝殿两座古建筑,夹杂在新建的楼房间,没有留下任何有关空降部队的信息,甚至连终日与永丰寺相伴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古寺曾经的历史。

    西南联大进驻教学

    永丰寺附近至今仍设有国防学校和几所高校。这里环境优美,古有“小洞天”胜景之称,文人名士,常有题咏;近代为军事重地;而今为教育基地,意义非凡。

    元末明初,江西游僧到岗头村(当时叫永丰)卓锡并草建永丰禅院,后因战火焚毁。清光绪年间,民众又捐资募物重建永丰寺,使之焕然一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北大、清华、南开西迁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永丰寺遂被选为联大的一个分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曾在此安装一套大型色谱仪,完成《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及其光谱》之著述。联大迁出后,昆菁中学迁入,永丰寺作为中学部,涌泉寺为小学部。至解放后期,永丰寺由村公所翻修建造,仍作为学校用地(银汁中心学校)。后改为岗头小学,至1987年小学迁出。

    飞出中国伞兵第一团

    抗战后期,中国于1943年12月在岗头村永丰寺成立了第一支伞兵部队——伞兵第一团,代号为“鸿翔部队”。

    文章《神秘的鸿翔部队——中国首支空降兵部队》记述:1944年1月,国民党政府组建伞兵第一团——中国军队的第一支空降部队。伞兵团人员选拔非常严格,士兵多为滇、黔、桂等地招募的知识青年,素质较高。伞兵团下设3个营,共计1000余人。为保密起见,伞兵第一团对外一律以“鸿翔部队”为代号。

    伞兵第一团的胸章由青铜制作,正中为兵种符号降落伞,两边为鸿雁的羽翼,形象地点明“鸿翔部队”代号,底部有一朵梅花。后据驻华美军总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建议,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4月8日将伞兵团扩编为陆军突击总队,下设20个分队共3200人,美军顾问300多人,全套美式装备,在美军指导下进行严格训练。原来的伞兵第一团被编为5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有官兵180人,都有保密代号:如一队“诸葛”、二队“伏波”、三队“世忠”、四队“武穆”。这四个队是“鸿翔部队”最早完成训练科目的连队——不过,说是“完成训练”,其实有点打马虎眼。比如,蔡智诚只跳过一次伞,连伞兵证章都没有得到,也算是合格的军士了。

    首次出征三战三捷

    1945年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展开反攻,日军从南方各省北撤。“鸿翔部队”乘此良机在两广和湖南的日占区进行了3次小规模空降作战:

    一是广东开平伞降突击。1945年4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驻广西的日军第13师团向北败退。为牵制日军,第一伞兵队180人从昆明起飞,在战机掩护下,在开平安全着陆,并进入苍城镇潜伏。伞兵们在日占区展开游击战,一路拔除日军据点,一直打到广州市郊。日本投降后,这支伞兵部队作为受降的先遣队率先开进了广州。

    二是攻占广西丹竹机场。1945年春,中国军队在桂北发动反攻,收复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广西丹州有一个日军补给基地和一个简易机场。伞兵突击队200余人犹如神兵天降,突然在丹州机场空降,并一举歼灭日军,占领机场。在地面部队配合下,伞兵向丹州守敌发起攻击,歼灭了日军,夺取了日军补给基地。

    三是突袭湖南衡阳台元寺。1945年7月2日,108名中国伞兵由20架战机护航,安全空降于衡阳县西北的罗洪庙。几天后,伞兵们在衡宝公路上伏击日军运输队,毙敌6人,毁车3辆,并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对台元寺镇日军据点的攻击,歼敌近百人。重创日军后,伞兵胜利撤出战斗。此役,伞兵牺牲6人、负伤10余人,2名美军顾问阵亡。

    抗战末期,神秘的“鸿翔部队”用3战3捷的全胜战绩,迎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与伞兵部队关联的昆明抗战遗迹其实有三个训练场,“岗头村基地”是战术训练营,巫家坝机场是跳伞训练营地,“补充兵”训练营就设在昆明东南的宜良机场。(昆明日报 记者杨璐)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