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党忠诚 从“谨言慎行”开始

2015-01-30 18:30:50来源:昆明信息港

    晋惠帝司马衷,天生愚钝,说话办事不利索,治国理政不着调。那年,全国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路有饿殍,当即就有大臣把灾情报告给司马衷。谁知司马衷冥思苦想过后,竟反问大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百姓无米下炊,为什么不喝肉粥呢?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对外在隐患麻痹大意,最终导致了西晋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政权更迭,惠帝身败名裂,中毒身亡。时至今日,这个典故仍不时被坊间津津乐道,并衍伸出了新的时代内涵,形容那些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没有亲身经历,却对别人的处境或做法妄加评论的人。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通过强力反腐,打掉了一大批长期隐藏在党内的“老虎”、“苍蝇”;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刹住了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作风建设持续加快,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营造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根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会经历转型期的阵痛,但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然而,一些腐败分子仍妄图狗急跳墙、做垂死挣扎,开会讲理义正言辞、洋洋洒洒,私底下拉帮结伙、蝇营狗苟,阴奉阳违、混淆视听,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试图为自己的腐败问题找后路、找保护伞。少数党员干部受其蛊惑,耍小聪明、缺乏大局观,无视党的组织纪律、政治纪律,传播谣言、歪曲事实,不但降低了自身的修养和水平,还无形中助推长了违法乱纪者的嚣张气焰,更严重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反思古今中外人亡政息的历史教育,腐败问题放任不得、思想建设更忽略不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谨言慎行,坚决抵制不良言论和风气。对党忠诚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成为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基本要求。事实证明,“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只有在重大原则问题面前,明是非敢担当,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真正践行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共呈贡区委组织部 陆国荣)

编辑:杨炎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阅读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